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养虾高手】杨车生:控制病原是关键点

2013-6-25 08:38| 发布者: 水宝宝| 查看: 41841| 评论: 0|来自: 水产前沿

摘要: 杨车生养虾20年在调水方面已经得心应手,可以从容地将自己的虾塘都调成基本一致的水色,养虾到现阶段,杨车生认为对于多年的养虾人来说关键在于病害预防。

 

    
  杨车生养虾20年在调水方面已经得心应手,可以从容地将自己的虾塘都调成基本一致的水色,养虾到现阶段,杨车生认为对于多年的养虾人来说关键在于病害预防。
  
  文/图 《水产前沿》蔡章洁
  
  杨车生1993年开始在南山岛养虾,而后转到企水镇,期间曾供职于一大型虾苗场,在对虾养殖、虾苗观察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说养虾犹如武林高手练武,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问题,杨车生也目前“练武”的关键点在防控对虾病害。
  
  40天不变的稳定水色
  
  笔者在见到杨车生之前,就听说杨车生在对虾调水方面很从容,采访过程中随他在虾塘边观察,各个塘的水色基本上相差不大,而杨车生本人也说,养虾这么多年他的虾塘在调水方面基本不成问题,“我养的上一造虾,从肥水开始,40天内虾塘基本上水色不变。”
  
  纵使有多年的养殖经验,但是杨车生并不过分依赖经验,他说初步观察可以按照经验看,但是依旧应该用科学手段测量总钙磷、pH值、亚硝酸盐、总碱度等指标,“以pH值为例,我们这边pH值8.0左右,早上和傍晚分别测量,如果变化大就有倒藻的风险。”
  
  杨车生认为调水的关键在于藻相平衡,主要是N、P、K三种营养盐的比例平衡,因为藻类的生长是抛物线周期生长的,如果营养盐充足,藻类就很有规律生长。杨车生说,“调水是养虾的基础,因为本身没办法避免病毒。当然,也有碰到水看着很好,各种指标都很好,都是依旧发病,我个人估计是病菌的问题引起的。”
  
  防控病害是关键
  
  “去年企水镇上的对虾红体病居多,好多年都没有了,去年突然蔓延得比较厉害。”杨车生说,对于红体病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目前养殖难处在于防止隔壁塘的交叉传染,比如增氧机的泡沫、老鼠传播、鸟类传播等,一百多亩的池塘架设防鸟网等设备成本过高,对工厂化养殖适用,但对高位池养殖来说并不现实。
  
  “而且,以前海区病菌比较少,养虾只需进行简单的海水消毒,到后来要增氧、调水肥藻,再到现在养虾的过程更加精细化,但也越来遇难。”杨车生说,现在不管哪个塘发病就随便排塘,对整个海区污染影响很大,养虾的自然环境不如以前了,病害也增多的问题无法避免,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把苗、调水、饲料投喂、病害预防、保肝护肝等每一个环节做好,不能嫌麻烦而忽略细节。
  
  杨车生也一直在摸索减少病害的办法,去年开始尝试使用生物絮团标苗来应对早期对虾病害,以150万尾/亩的密度进行絮凝团标粗试验。“去年年底拿的虾苗不是很好,但是絮凝团标苗的方法依旧可以控制30天没问题。”杨车生说,标苗过程中情况很好,但遗憾的是在准备搬塘时,由于隔壁塘的交叉感染,标苗池也发生了红体病,因此没办法检验这批苗的养殖效果,他说虽然这不能应对红体病的交叉感染,但是对虾体本身抗逆性提高是有一定效果的。

       【关键字】:养虾高手 生物絮团 对虾  杨车生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