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渔病分析:对虾杆状病毒引起南美白对虾偷死

2013-7-7 09:17| 发布者: 逆游的鱼| 查看: 22167| 评论: 0|来自: 《水产前沿》

摘要: 广东省广州市石楼镇一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面积5.1亩,水深1.6米,2台增氧机。2013年3月17日一次性放苗18万尾。 2013年5月8日,在底罾中发现1尾偷死虾,之前几天上午高温天气,下午下大暴雨;
       对虾杆状病毒引起南美白对虾偷死一例

       发病前,每天上午均为高温天气,下午大暴雨,连续几日后导致池塘水质剧烈变化,诱发对虾杆状病毒病的发生。

       文/图 利洋研究所 雷燕 戚瑞荣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广东省广州市石楼镇一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面积5.1亩,水深1.6米,2台增氧机。2013年3月17日一次性放苗18万尾。
2013年5月8日,在底罾中发现1尾偷死虾,之前几天上午高温天气,下午下大暴雨;

       5月9日,在底罾中发现1尾偷死虾,停止喂料;

       5月10日,早上晴天,气温33-34℃,下午大暴雨;

       5月11日,在底罾中发现20多尾偷死虾;

       5月12日,在底罾中发现约1.5斤偷死虾,放规格3-4斤/尾的草鱼10尾,规格100-200g的河鲀50尾,外用“鳖安康”+“败毒康”。

       5月13日,在底罾中发现约1斤偷死虾,之后几天一直有偷死,期间用过“利菌多”、“优肽”、“藻安生”等;

       5月17日从料罾中取5尾虾送利洋研究所检查,外观5尾虾均空肠空胃,其中4只体微红。分别从5尾虾的肝胰腺接种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取鳃丝和肌肉匀浆后反复冻融处理后做病毒检测。

       结果: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5尾虾中均分离出一定数量的细菌,细菌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病毒检测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桃拉病毒(TSV)均呈阴性,2只虾疑似肝胰腺细小病毒(HPV)(目的片段长350 bp),但经测序鉴定为假阳性片段,4只体微红的虾疑似对虾杆状病毒(BPV)(目的片段长380 bp),测序鉴定为对虾杆状病毒的基因序列片段。

       5月20日,底罾中见4只偷死虾;

       5月21日,无偷死虾;

       5月24日,恢复喂料,5斤/餐,一个半小时吃完。当天再次到现场采样。上午10点钟测水质:pH值8.7,氨氮0.5 mg/L,亚硝酸盐测不出。表层水温30℃。从料罾中取8尾虾(见图1),外观部分虾空肠空胃。分别从8尾虾肝胰腺接种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取鳃丝、肌肉用95%酒精固定进行病毒检测,并取鳃丝、肝胰腺、肠道和肌肉用波恩氏固定液固定进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8只虾仅1只虾中分离出少量细菌,病毒检测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呈阴性,8只虾中有3只虾对虾杆状病毒(BP)呈阳性。病理切片观察鳃小片萎缩(见图2),肠道肠腔内多脱落的腺管细胞,上皮完整,有皱褶(见图3),肝胰腺多嗜伊红角锥形核内包涵体,腺管萎缩,腺管间水肿,细胞有坏死(见图4),肌肉肌纤维有坏死,稀疏(见图5)。

       分析:

       1、对虾杆状病毒可感染滨对虾属(如南美白对虾)、明对虾属(如中国对虾)、美对虾属、沟对虾属等在内的所有对虾品种,以幼体、子虾和早期幼虾对病毒最敏感。

       对虾杆状病毒是种虾和虾苗的重要检疫对象之一 ,除垂直传播外,还可以通过互相残食以及轮虫、卤虫等水平传播,我们近年不止一次在发病的南美白对虾体内检测到该病毒。

       2、本病例中,第一次采样时正处于发病高峰期,取样的5尾虾都继发了副溶血弧菌感染,对虾杆状病毒的检出率及病毒粒子含量都较第二次采样时的恢复期高。本病例对虾偷死的原因可能是病毒和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

       3、对虾杆状病毒引起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肝胰腺和中肠上皮细胞核内存在数量不等的嗜伊红角锥形包涵体,本病例中,也从肝胰腺的病理切片中观察到大量的角锥形包涵体。

       4、本病例发病前,每天上午均为高温天气,下午大暴雨,连续几日后导致池塘水质剧烈变化,诱发对虾杆状病毒病的发生。

       【关键字】:南美白对虾养殖  底罾 偷死虾  对虾杆状病毒病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