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利洋研究所雷燕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广东佛山勒流镇一养殖长吻鮠池塘,面积7亩,水深2米,4台增氧机。2012年12月12日放规格7-8尾/斤的长吻鮠3万尾,2013年4月3日再放规格7-8尾/斤的长吻鮠3万尾。
2013年4月8号开始出现游塘,死亡,刚开始每天死亡10多尾,两批次的鱼均有死亡,死亡的鱼体表寄生少量锚头蚤,用杀虫药杀虫后,寄生虫减少,但死亡量增加,到4月下旬,最多一天死亡1000尾,到5月1日,总共死亡约6000尾。
2013年5月1日到现场检查,测定水温24℃。用简易测试盒测水质,pH值8.0,亚硝酸盐0.25mg/L,氨氮测不出。上午死鱼约500尾,塘中还有少量死鱼,有部分鱼在水面游动。从池中捞起5尾游水的吻鱼,外观体表寄生有锚头蚤(见图1),解剖见鳃上有大量出血点(见图2),内脏解剖见腹腔有腹水,肝脏发白,肌肉出血,肠间脂肪有大量的出血点(见图3),脾脏和鳔有大量的出血点(见图4)。分别从5尾鱼的腹水、肝脏和肾脏中接种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5尾鱼的腹水、肝脏、和肾脏中均培养出大量的细菌,且形态大小基本一致,革兰氏染色为阴性、两端钝圆、散在或成双排列的杆菌(见图5),经16SrDNA测序鉴定为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ictaluri),药敏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可代金”、“多康素”、“鳃肤康”、“出败康”、“鳃皮肠利康”、“氟多力”等药物敏感。
分析:
1、鮰爱德华氏菌是鲇形目鱼类重要的致病菌,我们先后在发病的黄颡鱼、杂交鲇、塘虱体内分离到该菌,本病例在发病的长吻鮠体内分离到该菌。该菌流行水温是18-28℃,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春天和秋天为高发期。
2、本病例中,发病前体表有大量的寄生虫,前期也用过大量的杀虫药,可能是诱发长吻鮠鮰爱德华氏菌病的原因。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转载请说明出处《水产前沿》杂志www.fishfirst.cn,违者追究法律责任,谢谢合作。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