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和建议解决方案 ![]() EMS监控(如何识别EMS) EMS的两个条件:放苗后7-30天死亡;与白斑病毒,黄头病毒,桃拉病毒,肌肉坏死病毒等无关 肝胰脏观察: 1.不同颜色肝胰脏内的副溶血弧菌数量 ![]() 棕色肝胰脏中的副溶血弧菌数量是3500个/g;(尚可)棕色+白色肝胰脏内的副溶血弧菌数目是108,000个/g;(危险)白色肝胰脏内的副溶血弧菌数量是60,200,000个/g(极度危险) 2. EMS虾与健康虾的肝胰脏对比 ![]() EMS的原因和风险因素 Dr.Chalor认为EMS的直接原因是弧菌感染,根本原因是虾苗抗逆性下降,“不健康的亲虾产生不健康的虾苗”,Dr.Chalor介绍,在他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泰国许多虾苗场对亲虾进行剪眼炳操作之后亲虾很容易死,说明亲虾健康程度堪忧,Dr.Chalor认为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现状是因为亲虾选育的方向更多的偏向了追求快速生长,满足快速生长的对虾抗逆性、抗病力下降,无法应对弧菌感染。 而针对美国Lightner教授关于EMS病原的观点:EMS的病原是副溶血弧菌的特异变种,被噬菌体感染后发生变异,并促使细菌释放强力的毒素。Dr.Chalor仅部分赞同,既大量弧菌会造成对虾肝胰脏坏死,但是并不赞同是因为噬菌体的侵染而变异产生毒素。Dr.Chalor认为EMS是不具有传染性的,实验室曾经做过病虾和健康虾混合养殖实验、病虾塘水养殖健康虾实验、病虾肝脏研磨液投喂健康虾实验,三种情况下健康虾并未感染EMS。 放苗后30天内的藻相不稳定;早上的pH较低 7.4-7.6;总碱度低(小于120ppm)则是导致EMS的风险因素。 Chalor博士强调,先天条件(虾苗)和后天发展(管理)是养殖成功的两大条件,缺一不可,而在EMS高发的当下,将管理做到更佳才是成功之道。“健康虾苗+好的管理=丰产丰收;不健康虾苗+好的管理=保平争赢;不健康虾苗+不合适的管理(前30天的过度投料、低的PH值和总碱度、藻相不稳+水清)=EMS”。 发生EMS后的补救措施 1、立即停料 停料观察,每亩拜激灵200克+速补100用250克+葡萄糖2公斤。 不需要担心健康虾吃患病或死亡虾就会相继发病(短时间停料不会造成减产,相反停料后会出现补偿性生长)。停止投料的原因是使控制虾的脱壳。当食物不充足时虾的自身调节机制会使虾苗推迟脱壳,如果虾苗不脱壳,虾苗的死亡率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暂停投料减少虾苗的死亡,3-5天后死亡停止。(注意在此时仍不要马上投料,应当继续观察,直到料台上的虾均已恢复到正常状况后再逐渐恢复投料) 2、阶段性使用消毒剂 阶段性使用消毒剂杀死有害菌。应当注意:1选用低刺激,高安全性的消毒剂如唐靓、欣碘。2消毒8小时后应当立即补充有有益菌(诺碧清生物净水剂) 3、调节水体PH及总碱度 养殖户可添加适量的生石灰水(清晨太阳升起前)和每亩10斤小苏打,调节水体的早上的pH值控制在7.8到8.0,这将减缓虾苗脱壳时机和降低死亡率。 4、全开增氧机 暂停投料,特别是当增氧机全功率开启后池塘底部的情况将会得到改善。水质随之变好,一旦发现没有死虾并且料台中的虾看上去正常,也就是说看上去不再有白浊现象,这一般需要7-10天时间;这个时候虾农能够逐渐开始喂料,并且应该持续养殖直至收获。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约有15-20%的死亡率。 5、添加矿物质 添加或补充矿物元素(速补100)可以帮助虾体恢复和增强虾的体质。 如果虾农又开始过快和过量的增加投料,可能会有第二波虾的死亡发生,那时情况将比以第一次更难控制,因为虾也会很快在第二波死亡中大量的损失。虾塘如果有第二次出现EMS爆发,通常建议最好是立即收虾,因为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出现大量的虾耗底死亡。 (以上内容转自拜耳水产)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