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据上海益农讯, 一、本周市场概述: 2013年第17周(4月19日-4月26日),本周美盘豆类呈涨跌互现态势。由于国内禽流感给豆粕市场带来较大压力,同时,随着巴西、阿根廷低价大豆陆续到港,未来几个月我国大豆供应将较为充足,这将改变当下豆粕库存结构,使其压力增大。本周国内沿海大型油厂豆粕价格跟盘继续下滑。国内现货市场,成交依旧谨慎,部分油厂降价吸引采购,但饲料商仍以随买随用为主。本周国内各地工厂43%蛋白豆粕价格整体运行在3806-4194元/吨之间,整周均价呈略跌态势。 第17周国内豆粕现货市场一周情况:周一,收盘下跌;周二,局部下跌;周三,局部下跌;周四,局部下跌;周五,局部上涨。 第17周(CBOT)外盘行情:周一,收盘下跌;周二,涨跌互现;周三,收盘下跌;周四,收盘上涨 第17周大商所行情:周一,收盘下跌;周二,收盘上涨;周三,收盘平;周四,收盘上涨;周五,收盘下跌。 本周主要地区价格变化(单位:元/吨)
![]() 第17周豆粕现货价格行情呈下跌态势。本周全国各地豆粕均价为3893元/吨,与上周均价下跌12元/吨,环比跌幅0.31%,同比上涨9.32%。 二、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1,本周美盘豆类呈涨跌互现态势。本周初气象预报显示下周美国气温将升高且降水减少,有利播种,大豆期货回落近1%,豆粕跟随大豆期货走低。随后因旧作美国大豆和豆粕供应稀少,令现货市场上涨,提振5月合约攀升,远月合约承压,大豆期货周二涨跌互见。因市场人士预计南美丰收年的收成不久将流入市场,尽管美国大豆库存紧蹙,农户销售缓慢,且现货市场表现强劲,仍未能逆转市场跌势,导致大豆期货周三收跌。因现货大豆上涨,及包括原油及黄金在内的其他商品市场走强,大豆周四期货上涨.豆粕期货领升,受现货豆粕供应紧张支持,且在南美大豆船货被推迟的情况下,对美国豆粕的出口需求强劲,也支持豆粕期货。 本周中国大豆进口数据也令价格承压。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3月进口大豆384.1万吨,同比下降20.4%。中国3月进口美国大豆3,307,574吨,同比下降12.23%。中国大豆进口量下滑,因禽流感导致利润下滑,伤及家禽工业。本周公布报告显示:美国私人出口商向中国出售了69.2万吨美国大豆,计划在始于9月1日的2013/14年度交货。同时油世界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3年一月到三月期间阿根廷大豆加工量为490万吨。这要远远低于上年同期的加工量730万吨。今年一季度阿根廷豆粕出口量为360万吨,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540万吨。2013年一季度巴西大豆加工年比减少10%。产量分析机构周三称,2013/14年度美国大豆产量预测数据将达到34.2亿蒲式耳,高于早先预测的33.8亿蒲式耳。因为近来降雨提振了单产潜力。美国农业部说,中国取消了281,500吨2012/13作物销售年度大豆,买入534,000吨2013/14作物销售年度大豆。周四收盘CBOT的母公司CME集团宣布伊利诺伊河流大部份内河码头遭遇不可抗力,因洪水令玉米和大豆驳船装运停顿。 2,本周国内大豆国储收购期将于月底到期,大豆期价跟随市场弱势振荡回落。黑龙江主产区大豆现货行情疲软呈弱势调整态势。国内天气多变,尤其北方地区温度较低,而东北、华北以及内陆部分地区出现较大范围降雪,甚至冰雹,黑龙江产区各地因气温偏低无法备耕生产,玉米作物播种进度推迟在所难免,部分玉米面积改种大豆的可能性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豆类价格。目前禽流感爆发,玉米、豆粕等都受到“牵连”,而大豆也难“独善其身”,禽流感疫情抑制了中国大豆进口需求。禽流感的突袭,使消费者心里出现一定恐慌,减少了对肉制品的需求量,进而抑制大豆蛋白企业的出货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对大豆的需求。但同时,也可看到市场对大豆的传统制品,比如豆腐、腐竹等食品需求量也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撑了大豆市场,但整体依然疲软。根据船期监测,4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预计为427万吨,5月份进口量为550万吨。本周开始国内大豆加工厂开机率将逐渐恢复;据了解,4月下旬各地将有南美大豆陆续到港,本周开机率将出现小幅回升,随着到港量的逐渐增加,预计5月初开始开机率将迅速回升。本周三商务部批准日本丸红以56亿美元收购美国谷物商高鸿控股,但同时附加严格的限制性条件。商务部认为,此项经营者集中对中国大豆进口市场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故高鸿与丸红合并后,在向中国出售大豆时要维持各自的分离与独立,并设置严格的防火墙阻止交换竞争性市场信息。丸红不得从高鸿旗下美国资产采购大豆。 本周三我国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08例,其中死亡23人,康复14人,其余71人正在各定点医疗单位接受救治。病例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6省市。同时山东和江西省发现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今日台湾发现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本周豆粕大跌的根源在央视经济频道报道的雅安地震对养殖业和养鱼的影响被放大。禽流感疫情的爆发重创了国内下游家禽养殖业,导致数百万只家禽被宰杀,华东多地活禽交易被迫暂停,禽类产品销量和价格急剧下降,养殖户和经营户亏损严重,对下游饲料的需求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本周国内沿海大型油厂豆粕价格跟盘继续下滑。国内现货市场,成交依旧谨慎,部分油厂降价吸引采购,但饲料商仍以随买随用为主。同时由于近期禽流感肆虐,市场预期豆粕价格将走弱,而迫使油厂力挺油价。但是这种预期估计要落空。目前油脂库存充裕,即便油厂限产,也达不到油脂供应紧张的目的。相反,虽然豆粕因出现禽流感问题,需求暂时降低,但油厂对豆粕依然有绝对的话语权,限产策略可以造成豆粕供应紧张局面,力挺粕价依旧可行。未来随着大豆到港量增加,豆类市场供应也将增加,加之终端消费减少,现货市场面临的压力将逐渐增大。其中,若大豆集中到港后,部分企业胀库,豆粕低价竞争销售风险将逐渐显现。 3,本周国内局部地区毛猪出栏价格略有反弹,但幅度依旧有限,加之豆粕价格有所回落略微降低养殖户自配料成本,但生猪养殖效益依旧处于中度、深度亏损区间,猪粮比依旧低于黄色预警线之下。发改委颁布冻肉收储消息已有半月之久,但各地收储数量和执行的细则方面一直没有明确公布,加之近期在H7N9流感事件的影响下,整个肉品市场的需求仍然较为清淡,因此目前国内猪市并没有如市场预期中的出现反弹,而是表现出底部区间徘徊的格局,预计这种现象仍在短时间内持续。本周东地区新确诊一例人患H7N9流感病例,由于目前出现H7N9流感病例的区域仍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局部地区,疫情仍然是散发状,因此出现疫病的区域存在家禽被扑杀以及销售停滞的情况均会对当地的肉鸡价格产生负面冲击,预计这种情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且出现疫病的地区,整个肉鸡养殖产业链均会受到影响,可能会持续1-2个月。 三、后市预测: 由于预计5月份进口大豆将集中到港,油厂开工率有望提高,港口大豆库存将会进入重建阶段,这些都会对豆粕价格产生较大压力。如果后期生产节奏加快,部分油厂极有可能面临胀库现象,在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压价出售豆粕可能是形势所逼。 以上内容由上海益农授权刊登,谢绝转载!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