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雷霁霖 “要像做工业一样做水产养殖。”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在2013中国大黄鱼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作主题报告,呼吁建立工业化养殖。9月29日,借着中国渔业协会大黄鱼分会筹备之机,由中国渔业协会主办,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德市渔业协会协办的2013中国大黄鱼产业发展研讨会在福建省宁德市万达嘉华酒店召开。会议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上海海洋大学校长潘迎捷、“大黄鱼之父”刘家富等33名嘉宾做大黄鱼相关的系列报告,约有三百多名学术界学者、企业代表、养殖代表等嘉宾出席本次会议。 雷霁霖作为本次会议的第一位报告嘉宾,做了题为《中国:向工业化养鱼目标进发》的报告。雷霁霖说,现在之所以能够大胆提出工业化的思想,是因为有相关农业工业化发展的成功借鉴,也有在水产界多次做的相关的命题作为铺垫,登堂入室。那么什么是工业化养鱼呢?雷院士总结出工业化养鱼的理念和定义,这是集工程化、工厂化、设施化、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信息化之大成于一体的一种现代化水产养殖生产模式;简而言之,工业化养鱼,就是一种高度可控、适度集约化、人工生态型、绿色环保的养鱼工程系统。 据雷院士介绍,近几年,在相关政策上,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海洋渔业方面的文件,给了水产行业予重视,也给了海洋渔业从业者予精神鼓励。文件中指出要发展水产新格局,雷院士认为这个新格局就是现代渔业发展的新格局,而现代渔业的发展是以工业化养殖为主体的。 雷院士指出,水产养殖历经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流水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到现在提出的工业化生产发展,主要分为陆基和海基两部分,陆基主要是工业化精养,高密度封闭式循环水养殖,主要有池塘循环水、循环水工厂;海基主要进行生态型养殖,包括深水网箱、养鱼工船、牧业化养殖(鱼礁)。此外,雷院士还特别提到,“陆海接力”是发展现代渔业的创新之举,如我国鲍鱼、海参等养殖产业都是陆海接力的运作结果。 在工业化养殖模式的实施上,工业化养鱼不乏挪威三文鱼以及农牧业的工业化发展借鉴,但是,雷院士认为工业化养殖要重点保证以国产化循环水养殖为主体。雷院士说,“有的企业照搬国外的技术,设备全部国外进口,相当于复制了一个国外的工厂在中国而已。”国产化、简约型的发展可以按照实际情况一步到位也可以第一步进行半循环水养殖,第二步完成工业化养殖。在海基部分,要发展专用的深水网箱养殖,构筑可升降式的或者有排污系统的“清洁网箱”,可升降式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台风的影响,清洁式主要含排污系统、管道输送污物、饵料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建立。 “几十年来我想推进的就是产业化,无论是搞哪一个品种,产业的地位很重。”雷院士坚持,工业化养殖应成为发展“现代渔业”的主体,也是我国从“养殖大国”到“养殖强国”的战略目标转变的重要途径。 【关键字】:雷霁霖 工业化养鱼 现代渔业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