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一例甲鱼胃肠道出血型腮腺炎的诊断分析

2013-9-30 23:16| 发布者: 缘木鱼| 查看: 17396| 评论: 0|来自: 水产前沿

摘要: 2013年9月,笔者接到江苏省泗洪县某养殖户报告其养殖的甲鱼出现腮腺炎(俗称“大脖子病”)后,经现场诊断与实验室检验,确定了病原种类与敏感性药物。现将具体情况简单介绍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   
  文/ 上海海洋大学 曹海鹏,泗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张祥 孙修云 宫子慧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2013年9月,笔者接到江苏省泗洪县某养殖户报告其养殖的甲鱼出现腮腺炎(俗称“大脖子病”)后,经现场诊断与实验室检验,确定了病原种类与敏感性药物。现将具体情况简单介绍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
  
  一、基本情况

腮腺炎外观脖子粗大  

发病甲鱼

  该养殖户建有12亩的露天池塘,每亩甲鱼产量约5000多斤。2013年8月底,该养殖户发现少数甲鱼开始出现脖子肿大、食欲减退的现象,2-3天后有几个塘口的甲鱼也出现了相同症状,并伴随甲鱼死亡数量骤增,损失近10000公斤。由于对该病的病原不清楚,因而果断进行了问诊。
  
  二、临床症状及诊断分析
  
  肉眼检查:
  
  患病甲鱼颈部肿大,上岸、无活力,摄食量减少。
  
  解剖检查:

患病甲鱼肠道颜色发黑,胃肠道无食,布满淤血  
  患病甲鱼肠道颜色发黑,胃肠道无食,布满淤血;肝脏轻的出现花肝,重的布满黑点,更甚者肝已硬化;胆囊发黑;肺部严重纤化,无弹性;腮充血发炎;有死卵现象。根据《一、二、三类水生动物疫病病种名录释义》中甲鱼胃肠道出血型腮腺炎病的典型临床病症描述,初步判断该病为胃肠道出血型腮腺炎病。实验室检查:从患病甲鱼的肝脏组织中分离出形态均匀、大小一致的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通过对分离菌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证实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故确定该病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
  
  三、小结与讨论
  
  该病的发生原因,一是由于甲鱼养殖密度高,残饵、排泄物增多,发酵造成水体内水质、底质变坏,嗜水气单胞菌大量繁衍;二是甲鱼在恶劣水环境中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经大量嗜水气单胞菌侵袭而引发胃肠道出血型腮腺炎病。因此,要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水质管理。首先,定期检测水质,尤其是水中病菌数量,每天巡塘。其次,保证良好的水源和养殖水质调控,尤其是控制水中病菌的滋生。如甲鱼养殖水源存在水质污染隐患时,可多打几口深入井,用地下水经消毒预处理后供甲鱼养殖用水。
  
  2、严格把好饲料质量关。投喂的饲料首先保证新鲜不变质,颗粒大小适宜。其次是控制调整好投饲量。每天的投饲量主要根据甲鱼的摄食情况和天气、温度及水质变化而定。
  
  3、注重疾病的预防。在放甲鱼苗前,甲鱼池必须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消毒,暴晒池底;在养殖过程中,每20天左右用生石灰消毒一次;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生物杀菌剂AB(主要成分噬弧菌),增强甲鱼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对病死甲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发病塘与健康塘的甲鱼发生交叉感染。

   【关键字】:甲鱼肠道出血 肠道发黑 水质管理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1

漂亮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