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GAA年会:EMS影响对虾养殖市场

2013-10-15 08:10| 发布者: 缘木鱼| 查看: 12682|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自EMS2009年第一次在中国暴发以来,目前已经有了大量的关于EMS的研究。现有的研究表明EMS是由细菌引起,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年会上,来自各国的学者正在讨论目前EMS最新的的防控措施及对全球对虾市 ...
  译/ 中国水产频道 邓美英 罗丹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据外媒消息,自EMS2009年第一次在中国暴发以来,目前已经有了大量的关于EMS的研究。现有的研究表明EMS是由细菌引起,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年会上,来自各国的学者正在讨论目前EMS最新的的防控措施及对全球对虾市场的影响。
  
  会上,全球水产养殖联盟主席George Chamberlain先生简述了中国、泰国等国家为减少EMS暴发采取的一些措施。
  
  George Chamberlain先生说,亚利桑那大学的 Donald Lightner博士最早参与了EMS病原的研究。2012年7月该团队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健康的虾摄食病虾后会感染EMS,这是Donald Lightner博士团队的成员Loc Tran先生发现的。接着EMS被确定为是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病变,研究发现,病原细菌经口传播,在虾消化道定植繁殖并释放毒素,致对虾肝胰腺功能紊乱。
  
  George Chamberlain先生指出,目前所知的EMS暴发分为两个阶段:急性期,释放毒素,破坏肝胰腺组织;末期,副溶血弧菌(VP)伺机破坏肝胰腺组织功能。
  
  他也认为EMS与环境因子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并不是所有含有副溶血弧菌(VP)的池塘都暴发EMS。
  
  完美的杀手
  
  正大集团的Robins McIntosh形容EMS是完美的杀手。细菌很快的在胃里定植并繁殖,速度很快,并释放出强毒素。
  
  Robins McIntosh认为,预防EMS暴发,对虾与红罗非鱼混养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式。如果采用对虾与尼罗红混养的养殖模式,对虾暴发EMS的风险可大大减小。
  
  “这种混养的模式为EMS治愈提供一个线索”Robins McIntosh说。“我们也发现EMS病原菌对盐度极其敏感,低盐度的水环境,对虾存活率越高。
  
  EMS研究进展
  
  在讨论到现阶段EMS研究进展时,Donald  Lightner博士公布了最新的PCR诊断技术。他希望这个新的PCR诊断技术能够研发出诊断试剂盒,并能应用到各个EMS暴发区。通过将检验结果呈阳性的亲虾直接销毁或在集中管理,来清除EMS病原。
  
  中国成为新的对虾进口商
  
  荷兰合作银行集团的Gorjan Nikolik 先生分析称,EMS的影响是全球性的,EMS已经影响了全球对虾贸易,从西方欧美国家到亚洲国家,中国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对虾进口国。
  
  另外美国与欧美对虾市场需求正在萎缩,Gorjan Nikolik说,并且他预计随着虾价的高位运行,西方市场需求将会继续疲软。
  
  展望对虾产业未来,Gorjan Nikolik先生说,随着那些还未暴发EMS的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到改善养殖环境及扩大对虾养殖规模情况下,未来或将出现新的对虾生产大国。
  
  正大集团的Robins McIntosh先生预计,未来对虾行业复苏趋势可能呈现“U”形,因为还需要时间确定针对EMS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培训养殖户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虾业的发展可能将是一个渐进的,产量逐步提升的过程。

   【关键字】:EMS 影响市场 水产养殖 对虾进口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