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赣榆泥鳅:疯狂扩张后“危机”重重

2013-10-22 08:55| 发布者: 一片云| 查看: 43610| 评论: 1|来自: 《水产前沿》杂志

摘要: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是全国最大、最集中的泥鳅养殖和出口市场,目前估计这里泥鳅养殖面积有8-9万亩,年出口韩国成鳅达万吨以上,如此规模让人很难想象,10多年前这里根本没人养殖泥鳅,更没有吃泥鳅的习惯。但是在隔 ...

泥鳅苗

 

泥鳅苗交易市场

 

投料量大,泥鳅塘水很肥,氨氮、亚盐高

 

塘水氨氮含量很高

 

泥鳅饲料都是人工投喂,围着塘洒一圈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近几年丰厚的利润引导连云港赣榆泥鳅养殖疯狂扩张,如今养殖面临亏本,苗种和市场难题凸显,陷入“危机”重重的局面。
  
  文/图 《水产前沿》 孙华良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是全国最大、最集中的泥鳅养殖和出口市场,目前估计这里泥鳅养殖面积有8-9万亩,年出口韩国成鳅达万吨以上,如此规模让人很难想象,10多年前这里根本没人养殖泥鳅,更没有吃泥鳅的习惯。但是在隔海相望的韩国几乎人人吃泥鳅,鳅鱼汤是他们秋天里的滋补美食,泥鳅消费巨大,韩国国内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于是20多年前,韩国人就到赣榆这个滨海县城进口从中国各地收集来的野生泥鳅,由于收集的泥鳅不可能马上运走,需暂养一段时间,就这样泥鳅养殖从暂养发展起来,10多年后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比如苗种问题,泥鳅苗种人工繁育至今仍未解决,野生苗价格越来越高,质量却越来越差,以次充好、掺杂掺假现象普遍存在;还有成鳅价格问题,出口价格越来越低,国内消费市场尚未形成,养殖临近亏本边缘,国内各地泥鳅养殖热情却有增无减。危险的背后就是机会,在赣榆泥鳅产业陷入困境之时,很多人也发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比如解决人工繁育难题,开发潜力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等等。赣榆泥鳅产业面临“危机”重重的局面,如何绝处新生令人深思。
  
  丰厚利润带来疯狂扩张
  
  2013年8月,笔者来到赣榆县养殖最集中的墩尚镇,由于韩国人泥鳅消费在秋冬季节,所以8月是泥鳅出口淡季,但却是养殖旺季。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泥鳅养殖塘,每个塘都是标准的2亩左右的长方形,规划十分整齐,水泥道路纵横交错其中。当地三鑫泥鳅饲料经销商乔波告诉笔者:“墩尚镇目前的泥鳅养殖面积在2万亩以上,能够开发的土地都已经被开发出来,现在周边地区还不断的开挖新塘。”
  
  连云港宝庆泥鳅养殖基地负责人韩宝庆估计目前赣榆县周围泥鳅总共养殖面积在9万亩左右,平均亩产在4000斤以上,泥鳅需养殖两年才能上市,所以除去一半塘口是当年放苗,泥鳅不能上市,估计连云港年上市泥鳅在10万吨以上。
  
  据了解,连云港泥鳅养殖不过10多年的时间,快速发展是在近5年,尤其是2000年以后,价格非常好,周围的养殖面积增加非常快。墩尚镇刁疃村养殖户左朝会讲道:2011年泥鳅最高价达到37元/斤,2012年最高价24元/斤,泥鳅养殖成本差不多在16元/斤左右,算下来一斤泥鳅可以赚10元左右,养的好一个塘(2亩)都可以赚10万元。况且泥鳅养殖技术很成熟了,挖了塘就能放苗,所以大家都去养,发展太快了。
  
  乔波认为现在泥鳅养殖不止连云港增加很快,全国各地养殖也在迅速增加,因为有很多外地人到连云港来实地学习养殖技术,然后回去投资养殖。他了解到有一个浙江人到连云港考察以后回去一次投资600万养泥鳅。
  
  成熟的养殖技术
  
  据了解,连云港泥鳅养殖塘口很标准,都是2亩左右,水深50cm左右,不能太深,否则塘底温度太低泥鳅就会钻进泥里不在吃料了。放苗从4月份开始,到9月份结束,期间苗贩把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泥鳅苗运到墩尚镇上,每天早上镇上都有苗种交易。连云港浩嘉泥鳅养殖公司主要做泥鳅苗种收购、出售和养殖,总经理苗建博告诉笔者:“我们主要在河南、天津和东北收苗,放苗期一个星期正常卖4万斤苗,高峰期一天可能就卖几万斤”。
  
  泥鳅放苗量根据苗种规格不同而不同,苗种规格在300尾/斤以上时一个塘(2亩)放1500斤(平均750斤/亩),规格更小点可以放1000斤;规格200尾/斤左右的,一个塘放2000斤,最多放3000斤。放苗当年主要是驯食,年底可以长到100多尾/斤,第二年生长速度加快,温度在27-28℃时生长最快,超过30℃生长减慢,所以泥鳅最佳生长时间是春天和秋天。
  
  “最早应该是在2000年左右,韩国人来承包土地养泥鳅,之后本地人开始养,当时不懂技术,养的不好,苗种也不好,成鳅只卖10块钱左右一斤”,讲起泥鳅养殖发展的过程,有着10年养殖经验的韩宝庆熟悉不过,“养泥鳅最重要的就是要选好苗,做好水质管理,经常换水。防病主要是做好消毒和内服,因为投料量很大,要经常做底改,每月消毒两次,改底要3次,内服主要是预防肠炎”。乔波自己也养百亩左右泥鳅,他认为泥鳅病害相对比较少,经常在饲料里拌肝胆保健药内服,泥鳅会吃得多也长得快。
  
  泥鳅投饵率比较高,规格小时投饵率最高可达10%,一般也在6-7%,换水是泥鳅养殖中最重要的事情。刁疃村养殖户左庭坤介绍说:“泥鳅养殖饵料系数一般在3.3,一个塘成鳅产量一般都在5吨以上,净产4吨以上,投料量都在12吨以上,所以这么高的投喂量要保持水质就要一直换水。”在每一个泥鳅塘上都可以看到,池塘一边用水泵不断抽取地下水地注入塘里,另一边水从底部排水口流出,虽然水流不大,但有效保证泥鳅生长的水环境。虽然如此,泥鳅塘中的氨氮、亚硝酸盐还是非常高,韩宝庆说如果把鲤鱼放进泥鳅塘,几个小时之后就会死掉,可见泥鳅具有很强的耐受性,比虾、鱼好养多了。
  
  苗种是最关键问题
  
  泥鳅的人工繁育技术尚不成熟,乔波曾经投资几百万搞泥鳅人工繁育,最后还是没有成功,他说现在苗是能孵化出来,但是问题是等长到7cm后基本会全部死亡。
  
  赣榆虽然泥鳅养的多,但是却没有野生苗,因为这里即使是野生状态下泥鳅繁殖出的苗种也会死在成长的路上,原因却不清楚,也许和水土有关。苗种不能人工孵化,所以只能养殖野生苗种。赣榆的泥鳅苗都是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野生苗,有东北的、宁夏的、河南的、安徽的等等,其中河南濮阳的苗种最好。左朝会讲道:“各地的苗种质量不一样,河南苗生长速度快、不减速,抗病力强,死亡率低,其他地方的苗长的慢,死亡率还高。”
  
  由于各地苗种质量不同,价格也不同,河南苗价格最高。最近两年,由于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泥鳅苗价格上涨很快,河南苗2011年只有20元/斤,今年40元/斤,其他地方的苗种也在20元/斤以上。左庭坤讲道:“由于苗价太高,现在都没有纯河南苗了,‘洗澡’苗很多,比如东北苗卖到河南,河南再卖到这里,也是河南苗。还有就是卖苗的掺假,把其他地方的苗混在河南苗里面卖。虽然能凭着多年的养殖经验辨认出各地苗种的不同,但是谁又能再去把它分开呢?”可见,苗种问题已成为泥鳅养殖的关键问题。
  
  消费市场“危机”重重
  
  连云港泥鳅主要销售渠道是出口韩国,乔波也从事泥鳅的出口业务,他说到:“目前国内在韩国有出口备案共有17家,赣榆就有13家。出口韩国的主要是黄板鳅,规格一般在15尾/斤,要通过70多种药物检测。目前出口量还可以,就是价格不行,主要原因是国际经济不景气。现在墩尚镇每年出口量有1-1.4万吨。韩国对药物残留要求很严格,查出来肯定不要,如果有药物残留,即使运到韩国都会被销毁。我们出口时先到南京自检一遍,报告合格了,再到连云港检测一次,合格了才装货出口,到韩国以后他们还要再检测一次。前几年有因药残被销毁的情况,损失是非常大,而且被没收出口备案证。”
  
  目前,养殖量的迅猛增加导致今年泥鳅价格大幅下跌。“现在泥鳅15尾/斤的17元/斤,20尾/斤的16元/斤,30尾/斤的14元/斤(10月泥鳅价格:20尾以内的19元/斤,20-30尾的18元/斤,30尾以上的15-17元/斤),这种价格卖基本是亏本的,亏也没办法,因为现在泥鳅都已经长大了,长速减慢,如果不卖会亏的更多。”左朝会讲到。
  
  乔波认为现在全国的泥鳅养殖量太多,进入秋季韩国需求增多价格可能会好一点,但不会好多少,他估计市场要持续三年低迷状态,等一批人亏光了不养了,市场就会好起来。但泥鳅养殖并不是没有出路和机会,他还谈到:近两年国内泥鳅消费有所增多,韩国总共不到五千万人口,江苏有七千万人口,如果中国有2个省像韩国一样吃泥鳅的话,韩国人就吃不到泥鳅了。泥鳅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水产品,俗称水中人参,所以如何做宣传、开拓国内消费市场是泥鳅产业持续发展的唯一渠道。
  
  致谢:本文采访过程中得到了泰州海大生物饲料有限公司何明光经理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转载请说明出处《水产前沿》杂志 www.fishfirst.cn  ,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谢谢合作。

 

  【关键字】:赣榆泥鳅 疯狂扩张 “危机” 重重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1

酷毙

漂亮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Joying 2013-10-24 23:18
这两天跑市场天天有人推荐养泥鳅,我知道泥鳅离低潮期不远了,希望及时回避下。

查看全部评论(1)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