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据科技日报讯,“病害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抗生素防治必将退出历史舞台”“要向工业化养鱼目标进发”……10月10日,“海水养殖鱼类病原与病害控制”工程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进行思想交锋,为我国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献智。 论坛主席、中国水科院黄海所雷霁霖院士在“向工业化养鱼目标进发”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必须构筑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优质高效的鱼类工业化养殖模式。据统计,我国水产养殖总量占全球62%,但出口率仅6%,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传统使用化学合成药物或抗生素类药物来防控病害的方法,成为水产品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非但如此,水产病害使我国海水养殖病害发病率达到50%,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60亿元,其中鱼类病害损失85亿元。 在主题为“我国海水鱼类病害现状与防控对策”的报告中,华东理工大学张元兴教授提出免疫防治是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策略,但中国现状是尚无任何一例商品化海洋生物疫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在研疫苗种类达46种,涉及病原20种,其中病毒7种、细菌10种和寄生虫3种,但绝大多数都停留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我国已有5种海洋生物疫苗处于田间试验或进行验证性应用。 “抗生素防治必将退出历史舞台。”张元兴带领科研团队,用多年时间研究发现,腹水病是让多宝鱼得病的罪魁祸首,并成功研制出“迟钝爱德华氏菌弱毒活疫苗”,目前已获得临床批件并完成临床实验;另外,其团队研制的鳗弧菌减毒活疫苗也已获得生物安全证书,进入疫苗的临床试验申报阶段。他们的工作为中国的水产养殖业从“抗生素时代”跨入“疫苗时代”点亮了希望。 此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主办,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共同承办。与会专家还分别围绕病害流行病学、病原检测技术、疫苗工程、病害控制的生态工程等专题作了学术报告。 【关键字】:抗生素时代 海水鱼 疫苗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