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广东广西与海南地区水产病害测报

2013-10-28 11:03| 发布者: 缘木鱼| 查看: 9906|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根据我省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9月份监测到的主要病害有鱼类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罗非鱼链球菌病、虹彩病毒病、溃疡病、诺卡菌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海水鱼 ...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广东:
  
  后期生长阶段注意提高抵抗力
  
  文/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9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我省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9月份监测到的主要病害有鱼类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罗非鱼链球菌病、虹彩病毒病、溃疡病、诺卡菌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海水鱼刺激隐核虫病和本尼登虫病、鳖白底板病、鳃腺炎和红底板病、对虾白斑病、红腿病和不明病因病。饶平柘林湾海水网箱养殖发生较严重的刺激隐核虫病。
  
  二、10-11月病害发生情况预测
  
  10-11月份我省气温、水温开始降低,昼夜温差大,预测海、淡水养殖水生动物病害发病率会有所下降。
  
  但养殖鱼类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指环虫、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刺激隐核虫病、鳖白底板病和鳃腺炎、对虾白斑病、红腿病和不明病因病等病害的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提前做好防控工作。
  
  随着水温的逐步下降,养殖水生动物进入后期生长阶段,应注意加强后期饲养管理,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和免疫增强剂等,提高鱼体的抵抗力,达到预防病害的目的。准备过冬的鱼苗、鱼种要做好入冬前的管理,以利安全越冬。
  
  三、建议采取的预防措施
  
  1、细菌性败血症的预防方法:
  
  (1)溴氯海因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2)氟苯尼考粉拌饵投喂,连用3-5日。
  
  2、对虾红腿病的预防方法:
  
  (1)聚维酮碘溶液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2)氟苯尼考粉拌饵投喂,连用3-5天;(3)全池泼洒水质改良剂,调整虾池水质;(4)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和免疫增强剂加强营养。
  
  广西:
  
  10月水质变化大,病害易发
  
  文/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一、9月份病害流行情况
  
  9月,危害广西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有对虾白斑综合症、偷死病和鱼链球菌病、溃疡综合症、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烂尾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缺氧及鳖细菌性败血症、红脖子病15种,各种病害造成养殖动物死亡重量679.9万千克,经济损失10831.8万元,其中对虾653.3万千克,经济损失10453.4万元。
  
  9月,实验室检测病样121个,病样品种有石龟、黄沙鳖、山瑞鳖、草龟、罗非鱼、鲟鱼、草鱼等,主要病害有罗非鱼链球菌病、龟肺炎、鳖腮腺炎、草鱼小瓜虫病等。
  
  二、10月病害预测
  
  10月,受冷空气南下影响,广西各地的养殖水温逐渐下降,水体垂直交换加剧,水质变化大,容易引发病害。白斑综合症和偷死病等病害将继续危害养殖对虾,死亡率较9月份持平;红脖子病、腮腺炎和红底板病等还将严重危害养殖龟鳖,死亡率较9月份持平;链球菌病、溃疡综合症、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溃疡综合症和刺激隐核虫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等将严重危害养殖鱼类,危害程度较9月份增大。鳖鳃腺炎病和鱼类链球菌病、溃疡综合症、刺激隐核虫病、小瓜虫病等将在局部爆发流行。
  
  三、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养殖对虾
  
  (1)每10-15天定期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善养水质。暴雨前后各用生石灰消毒养殖池塘周围和水体1次。
  
  (2)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益生菌加酵母细胞壁或黄芪多糖3-5天,每天一次。
  
  2、养殖鱼类
  
  (1)每10-15天泼洒生石灰水一次,适时加水和开机增氧,改善水质和底质,预防疾病发生。
  
  (2)每隔15天全池泼洒生二氧化氯1次,暴雨前后各泼洒生石灰水一次,预防病害发生。
  
  (3)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黄芪多糖5-7天,每天1次,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发生和流行。
  
  3、养殖龟鳖
  
  (1)池塘养鳖,每10-15天泼洒生石灰水一次;小池养鳖和养龟,每天换水2-3次,每次换水应清洗干净残余饲料及粪便,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预防疾病发生。
  
  (2)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黄芪多糖5-7天,每天1次,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发生和流行。
  
  (3)引进苗种先在养殖场所外隔离养殖20天以上,监测无疾病后再放养入养殖池。
  
  (二)治疗措施
  
  1、对虾偷死病等
  
  发生拟似病情,停料2-3天,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每天1次,连续3天;同时拌饲料内服黄芪多糖+敏感国标渔药(如氟苯尼考等)+三黄粉,每天1次,连喂5-7天。
  
  2、刺激隐核虫病
  
  (1)局部感染,将感染网箱提起、套袋(彩条布),在晚上用100-200毫升/立方米的福尔马林浸泡10-20分钟,每天1次,连用2天;同时,每千克鱼用0.3-0.4g青蒿末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每次连喂5-7天。
  
  (2)整个养殖区感染,及时把网箱疏散至盐度较低的海区,进行分疏养殖,把养殖密度降低到原来的60-70%,保持网箱排间距在30-50米;同时,每千克鱼用0.3-0.4g青蒿末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每次连喂5-7天。
  
  3、小瓜虫病
  
  用高酸碘纳或浓(稀)戊二醛溶液或小瓜敌杀(主要成分为槟榔、苦参、姜粉)遍洒,每天一次,隔5-7天用1次,连用3次;同时,每千克鱼用0.3-0.4克青蒿末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每次连喂5-7天。
  
  4、链球菌病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水质较差的用硫代硫酸钠改水,改水后用生石灰消毒养殖水体,每天1次,连续3天;同时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如青霉素)和三黄粉及黄芪多糖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5-7天。
  
  5、流行性溃疡综合症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水质较差的用硫代硫酸钠改水,改水后依次用硫醚沙星和聚维酮碘溶液泼洒,每天1次,连泼2-3天;同时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如噁喹酸)加黄芪多糖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7天。
  
  6、出血性败血症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水质较差的用硫代硫酸钠改水,改水后用国标消毒剂(如三氯乙氰脲酸粉)消毒养殖水体,每天一次,连续三天;同时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如氟苯尼考)和三黄粉及黄芪多糖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喂5-7天;大水面养殖,每亩1米水深用300克烟丝浸泡24小时后连渣带水均匀泼洒,隔3-5天再泼一次。
  
  7、龟鳖腮腺炎和肺炎等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池塘养殖的用硫代硫酸钠改水,改水后用生石灰消毒养殖水体,每天1次,连续3天;小池养殖的适时换水并泼洒黄芪多糖,保持良好的水质;同时拌饲料内服敏感国标药物及黄芪多糖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喂7-10天。一个疗程后,每隔15天拌饲料内服黄芪多糖,每天一次,连喂5天。
  
  8、赤皮、肠炎、烂鳃三病
  
  发生病情,先停料2天,用硫代硫酸钠改水,改水后用季氨盐碘消毒养殖水体,每天一次,连续三天;同时拌饲料内服敏感国标药物(如复方磺胺嘧啶等)及黄芪多糖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喂5-7天。
  
  9、指环虫和三代虫等寄生虫病
  
  确诊发生指环虫和三代虫等寄生虫病后,用敌百虫或甲苯咪唑泼洒养殖水体,每天一次,连泼2-3天。
  
  海南:
  
  谨防11月病害多发
  
  文/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9月份属于秋冬季节转换,平均水温多在28℃左右。我省18个市县对鱼类5种、甲壳类2种、贝类3种和藻类1种等11个养殖品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
  
  一、病害测报情况分析
  
  测报数据显示:青蟹、军曹鱼、麒麟菜、扇贝、珍珠贝没有病害发生;罗非鱼养殖品种发生了5种病害;石斑鱼发生了3种病害;卵形鲳鲹发生了1种病害;南美白对虾发生了5种病害;东风螺各发生了1种病害;共监测到15种病害(包括病因不明),其中病毒性疾病4种,细菌性疾病6种,寄生虫疾病2种,病因不明3种。
  
  (一)鱼类病害发生情况
  
  1、罗非鱼
  
  池塘养殖方式进行测报,水温26-32℃。池塘养殖罗非鱼发生了5种病害:细菌病、链球菌病、假单胞菌、病因不明病和车轮虫病。全省链球菌病平均发病率为4%,最高发病率10%,最高死亡率为0.5%;其他细菌类疾病平均发病率为34%(含病因不明),最高发病率100%;车轮虫病多发生在苗种阶段,平均发病率为30%,最高发病率41.7%;细菌病最为严重。
  
  2、石斑鱼
  
  池塘和工厂化养殖方式进行测报,水温27-35℃。池塘养殖石斑鱼发生了3种病害:病毒病、寄生虫和昏睡病。病毒病平均发病率20%,最高发病率30%;病因不明平均发病率为13%,最高发病率100%,最高死亡率100%;昏睡病平均发病率为5%,最高发病率10%,最高死亡率为1%。
  
  3、卵形鲳鲹
  
  网箱养殖方式进行测报,水温30-32℃。卵形鲳鲹养殖本月发生寄生虫1种病害,寄生虫平均发病率为8%,最高发病率27.9%,最高死亡率为6%。
  
  (二)甲壳类动物病害发生情况
  
  南美白对虾
  
  池塘和滩涂养殖方式进行测报,水温26-33℃。本月南美白对虾养殖发生病毒病3种、细菌病2种和病因不明1种。其中,病毒病最高发病率100%、平均发病率36%,最高死亡率80%;细菌类病最高发病率37.2%、平均发病率21.8%,最高死亡率30%;病因不明最高发病率80%、平均发病率19.1%,最高死亡率100%。
  
  由此可见,病毒病、细菌性疾病是南美白对虾致命杀手,特别是桃拉病毒和副溶血弧菌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预防措施,一方面要注重水源的消毒,水质、底质的调控,保持C/N的平衡,泼洒一些糖蜜;一方面注重投喂维生素C、E和免疫多糖等增加虾体的抗病力。
  
  (三)贝类动物病害发生情况
  
  东风螺
  
  工厂化养殖方式进行测报,本月东风螺发生细菌性疾病1种病害,水温35℃。平均发病率为80%,最高发病率90%,最高死亡率20%。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扬,应加强对东风螺病原的研究,提供有效的防控措施。目前应注重水源和鲜活饵料的消毒处理,用高聚碘浸泡螺体,使用量1吨水高聚碘1克。
  
  总之,9月份主养品种对虾、石斑鱼和东风螺病害发生明显上升,死亡率较高。主动积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池塘养殖应注意水体的增氧和底质的调控,多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如EM菌)和糖蜜;网箱养殖应清洗和更换网箱,保持箱体水流畅通;降低养殖密度,每10天左右浸泡鱼体一次,主要是杀虫和消毒;增加投喂维生素C、E和免疫多糖,增强生物体的抗病力。
  
  二、11月份病害发生情况预测及预防措施
  
  海南11月份进入冬季,水温降低明显,多在17-24℃之间,也是我省水产养殖动植物病害多发月份,加上水温变化幅度大,导致养殖水色多变、调控难,加上水温适合病原菌、寄生虫的繁殖,导致我省每年11月病害的发生最严重之一。
  
  根据往年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情况和今年病情发展的趋势,预计:
  
  11月份海南所有罗非鱼养殖区域链球菌病不发生;所有对虾养殖区域,白斑综合症、桃拉综合症发病面积会明显上扬;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肠道疾病也会继续加重,病情控制难度大。我省南美白对虾养殖应重点做好预防病毒病、弧菌病工作。海水鱼类石斑鱼要加强对病毒病、弧菌病和寄生虫病的预防工作,卵形鲳鲹要预防暴发刺激隐核虫、车轮虫和类结节病等疾病。

   【关键字】:水产病害 测报 预防措施

中国水产频道(www.fishfirst.cn)独家报道,转载请说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谢谢合作。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