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2013年11月13日,备受业界瞩目的第九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简称“世华会”)在厦门杏林湾大酒店隆重开幕,开幕式上麦康森院士、集美大学副校长于洪亮、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贾晓平、福建省水产学会理事长李祥春分别致词。 麦康森院士 麦康森院士回顾了21年来世华会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他讲到:“在过去21年里,世华会成功举办了八届,1992年在中山大学,与会人数109人;1995年在青岛,参会人数200人左右;1998年在上海海洋大学,参会200人左右;2001年在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参会300人左右,世华会从这一年开始邀请世界级水产动物与营养非华人专家参会交流;2004年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与会人数首次超过500人;2006年在青岛,参会人数超过700人;2008年在北京农科院饲料研究所,参会人数首次达到1000人;2011年在成都,人数超过1000;今天参会人数肯定超过1090人!21年来世华会参会人增加了10倍!人数的增加证明了我们事业的发达,毫无疑问,这是世界上该领域规模最大的学术交流会。中国水产饲料产量从1991年开始有统计以来的75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1890万吨,增长了25倍,可以看出世华会参会人数的增长和中国水产饲料产量的增长是高度密切相关的,由此可以看出世华会对中国水产养殖的贡献。” 麦康森认为,世华会之所以会如此成功,就是因为坚持办纯学术会议,坚决抵制过分的商业行为,但是,会议的组织又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所以无论企业界还是学术界都能从中收益。他还提到中国是水产大国,但远远不是强国,我们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因此邀请世界著名水产营养领域专家来交流,这也是世华会成功的重要理由之一。 开幕式后,大会特约台湾终身国家讲座教授萧锡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何艮、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教授S.J. Kaushik、夏威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邓东方做了学术报告。 台湾终身国家讲座教授萧锡延 萧锡延:斑节对虾、石斑鱼维生素C安定剂效率确定 “虽然对n-3的需要还没有确定,但是需要性已经明确。推翻了当初罗非鱼只有n-6脂肪酸需要的观点。”萧锡延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过去文献中,参考日本学者把鱼类分成4个类别的分类中将罗非鱼定位为只需要n-6的鱼,但是罗非鱼对n-3脂肪酸和n-6脂肪酸的需求是分期的。同时,萧锡延教授的团队做了罗非鱼脂质的定量研究,证明罗非鱼需要12%脂质来满足生长,5%脂质则是满足最低需要量。 在定量研究工作方面,萧锡延教授介绍了维生素C安定剂方面的研究。“维生素C的结构来看,第二个碳很不稳定,基本上投到水里能被鱼吃进去的有效成分非常低,因此也促生了维生素C 安定剂。”萧锡延说,但是在维生素C的研究和使用上还有很多被忽略的事情,在研究和生产中讲维生素需求往往只是一个数字,并没有交代所用安定剂、实验条件等,如果缺少这些条件只有一个数字也是没有意义的。萧锡延教授用了十年的时间研究不同安定剂条件下维生素C在鱼体的需要,并将其换成当量比较生理活性。目前已经完全确定各种维生素C安定剂效率的品种,在全世界只有斑节对虾和石斑鱼,研究也证明不同的维生素C安定剂在不同的物种中表现效果也不同。“斑节对虾里C2MP是最有效的,石斑鱼中C2PP最有效。”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何艮 何艮:组学研究构建数字化营养状态 “组学研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属于非常早的阶段。在其他领域和营养相关的组学研究文献有几千篇甚至上万篇,但是在水产方面不超过100篇。”何艮教授介绍,尽管组学在水产方面发展属于初期阶段,但是组学的研究也已经开始慢慢用于水产方面,例如用代谢组学方法来评估水产品安全、水产动物免疫等。 “组学研究往往能够揭示宏观上不能观测到的分子标志物的差别。”何艮介绍,通过组学得到成千上万的基因表达、代谢分子或蛋白的实时状态,构建特定情况下的信号图谱,能够找出某个特定的生理状态,进而解析营养状态。何艮教授称之为“数字化的营养状态”,通过数字化的营养状态,评估特定性的或营养相关的营养特异性分子标识的改变来制定有的放矢特定营养调控策略,选择性地激活营养调控或抑制特定的信号通路,完全可以达到需要的表观性状。并且通过追踪特定信号图谱在不同品系上的表现还可以进行特定品系的选育,例如更适应鱼粉、鱼油替代的品系。 “水产动物营养上组学研究、乃至于分子营养学研究还处在一个非常非常初级阶段,这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何艮教授说,养殖品种有100多种,横跨分类学的门类以及地理上的地域,基因分析和蛋白建立都存在若干困难;在分析上存在复杂信息与数据分析的矛盾,需要找到适合水产动物分析的模型;营养状态存在多维性,DNA、RNA、蛋白、代谢的改变,全部叠加起来才是营养的变化,单单分析某一种是盲人摸象,而对于一个课题而言很难做到系统全面构建营养信息图谱;再一个矛盾是营养状态的瞬时性和样品制备的时空矛盾,生物信息随时随地改变,这一刻体内状态和下一刻状态都可能存在很大区别,如何从瞬时性找到可持续规律是一个挑战。 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教授S.J. Kaushik 夏威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邓东方 S.J. Kaushik做了《减少水产养殖对鱼粉依赖的策略》报告,他认为利用鱼粉替代原料、减少水产饲料中鱼粉使用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可能的,因为在饲料配方发展过程中,鱼粉的使用量一直在减少,当然这个过程是建立在营养研究各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基础上的。邓东方在《饲料管理对水产动物的应激反应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报告中指出:水产动物在环境变化时会做出相应生理、生化反应以适应环境,营养状况对这些反应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动物的营养的需求量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建议在做饲料配方设计时应该考虑环境方面的因素。 【关键字】:世华会 麦康森 饲料配方 中国水产频道(www.fishfirst.cn)独家报道,转载请说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谢谢合作。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