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水产频道 蔡章洁 邓美英 黄倢:EMS可能是多因一果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之前Don Lightner教授在发表文章时,并未指出噬菌体的致病机理以及相关的实验,只是发现了这样的噬菌体,在一些公开场合讲过这样的假说。不过在我们的实验中,确实也发现了噬菌体,但是概率并不高——10株致病菌株里有1株发现了噬菌体。 现在,泰国的一名教授Tim Flegel认为我们所讲的EMS(早期死亡综合症)和急性肝胰腺坏死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因为在部分早期死亡综合症的病虾在生理组织上并未呈现急性肝胰腺坏死。目前Flegel教授也在寻找其他可能的病因,也涉及到寄生虫。但是并未做病毒方面的,而我们也始终认为YHV(黄头病毒)异型对EMS是有影响的,现在也在做这个新型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 另外,偷死病野田村病毒(CMNV)是我们新发现的野田村病毒,有可能与偷死病有关,在全国地区的采样中都采集到该病毒。 赖秋明:目前海南对虾养殖最大威胁是“瘦身病” Don Lightner教授在“噬菌体与对虾EMS关系”的判断上略显“草率”。 同时,Don Lightner只是否定了噬菌体与对虾EMS的关系,并没有否定细菌是对虾EMS的病原。现在全球对对虾EMS病原研究都还没有定论。我还是坚持认为一株变异的副溶血弧菌是引发对虾EMS的主要原因,即分离出的绿弧菌是EMS的主要原因。 对于对虾产业来讲,对虾EMS病原的研究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对虾EMS防控研究也很重要。今年以来,我们以绿弧菌为对虾EMS病原建立了的一套防控对虾EMS方法,在海南实施以来,养殖效果表明这套防控体系可以有效的防止EMS爆发。现在海南对虾养殖最大的威胁不是EMS,而是对虾养殖后期的“瘦身病”。 刘涛:EMS与种苗质量下降有关 对于Don Lightner教授否定其之前的判断“噬菌体与对虾EMS有关”,我一点也不惊讶。 我们还是认为:不健康的虾苗+管理不当=EMS。如今Don Lghtner教授否定了噬菌体与EMS的关系,那对国内对虾养殖来讲,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到种苗质量以及养殖防控模式上来。 目前来说,国内养殖户过多的依赖消毒剂来预防EMS。在如今虾苗整体质量下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开发更好的养殖模式,来防控对虾EMS爆发。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