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Dr. Timothy Flegel:致病菌株具有遗传多样性

2013-12-23 15:01| 发布者: 缘木鱼| 查看: 15973|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美国选育的南美白对虾目前为亚洲对虾的主要养殖品种,斑节对虾次之。病毒性对虾疾病中,白斑和黄头的危害最为严重。
  译/胡路怡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美国选育的南美白对虾目前为亚洲对虾的主要养殖品种,斑节对虾次之。病毒性对虾疾病中,白斑和黄头的危害最为严重。对于南美白对虾,肌肉坏死病毒在印尼也颇具危害性,桃拉病毒与IHHNV相对危害性较低。南美白对虾的腹节畸变病(ASDD),可能是有逆转录病毒引起的。斑节对虾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原为林查辛格病毒(LSNV),与ICE可引起对虾生长缓慢综合症(MSGS)。野生捕捞的斑节对虾亲虾用于种苗生产常常携带杆状病毒(MBV)与肝胰腺细小病毒(HPV)。
  
  自2009年来,最主要的非病毒疾病就是肝胰腺坏死综合症(AHPNS),又名早前死亡综合症(EMS)。亚利桑那大学定义其病原为副溶血弧菌,之后该病改名肝胰腺坏死病(AHPND)。肝胰腺坏死病2009年在中国发现,2010年与2011年分别传播到越南和马来西亚,2012年泰国发现该病,2013年墨西哥爆发该病也被证实。主要病症为从对虾肝胰腺小管上皮细胞大量脱落,在普通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可识别病原。弧菌定植在对虾消化道并产生肝胰腺细胞脱落的毒素。这株弧菌的经过idh(卵磷脂弧菌标记,即一种不能感染人类的基因标记)检验后呈阳性,tdh和trh(可引起人类感染的热稳定血溶素基因标记)标记呈阴性。实地检查与实验室检查方式可以参考NACA网站。
  
  当我们使用亚利桑那大学的攻毒方法检测泰国的样本,我们发现了多个分离的弧菌菌株可引起急性肝胰腺坏死,这些弧菌的基因特征与亚利桑那分离出的序列吻合。然而,我们却发现这些菌株的毒力却有不同,这暗示了致病菌株具有遗传多样性。细菌质粒与噬菌体可能在调控毒力中起到了作用。为在分子探测领域有所发现,我们的测序工作已经展开了。在此期间,亚利桑那研发的感染实验方式将作为生物测定的依据。由于生物测定将使用非常高浓度的细菌剂量(10 8 cfu/mL 浸泡,这种密度通常在养殖环境不可能出现),所以在正常的养殖环境中不能排除其他诱导因素的可能性。我们的宏基因研究结果表明,戴尔福特菌(Delftia)、红球菌(Rhodococcus)和赖氏细菌(Leifsonia)在AHPNS池塘中的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病池塘。经管PCR分析已经确定了这些细菌在AHPNS对虾体内存在,但目前无法分离出这些细菌的菌落。使用亚利桑那的浸泡方法表明这些细菌可以引起对虾大量死亡,却未表现出AHPND的病理特征,组织病理学显示这些细菌同样感染肝胰腺。
  
  自然环境中的微浓度混合菌株是否会引起AHPND?我们正在开展着相关的攻毒实验。另外,自2009年来的AHPND往往伴随着另外三个突出现象(亲本与养殖虾中发现了大量的微孢子(E. hepatopenaei)、线虫(gregarine)、肝胰腺小管扭曲变形)。后面的两种现象可能是在低浓度的毒素或单一因素(非混合后菌株)的影响下产生的。
  
  AHPND传播的速度之快,微孢子(E. hepatopenaei)的流行感染同步发生,表明亚洲整个对虾产业的种苗和养殖广泛缺乏严谨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这此的疾病是自2001年采用SPF种虾以来最严重的。即使使用了SPF种虾,生物安全的缺乏将使整个产业在新病原面前显得十分脆弱。墨西哥在2013年发行AHPND,据说是与非法进口种虾有很大关系。如果墨西哥的养殖对虾发现大量的微孢子(E. hepatopenaei),则可以证明这些非法种虾来自亚洲,因为北美从未发现过这种寄生虫。针对以上讨论的所有病原,最有效的控制措施是使用本地的SPF种虾进行繁育,在严格的生物安全条件下进行适量(非最大量)生产活动。

      【关键词】EMS SPF种虾 微孢子

中国水产频道(www.fishfirst.cn)独家报道,转载请说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谢谢合作。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