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损害了甲鱼的肝脏,使其物质代谢功能受损,并破坏其免疫系统,使其抗病力下降而致药物难以发挥作用。 文/图 拜耳(四川)动物保健有限公司 陈允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这是一个典型的加州鲈的诺卡氏病,但是当地的渔药店给诊断成孢子虫病。发病一个多月,损失惨重,直到气温下降死亡率才降下来。在这期间,用了各种杀虫药,如孢子虫内服药、外用菊酯、敌百虫等等。细菌病当成虫病治,南辕北辙,可想而知其效果如何。 生鱼突眼(脓包引起的突眼) 加州鲈突眼 生鱼慢性感染会有竖鳞和肛门红肿的症状 生鱼内脏有白色结节 生鱼肾有白色结节(鳔后面) 加州鲈内脏的白色结节 加州鲈烂身型(和其他细菌性烂身区别是,诺卡氏菌的烂斑有脓包) 生鱼疥疮,表皮完整,内有脓包 加州鲈疥疮(未破皮) 加州鲈挑开内有脓包 生鱼烂嘴 白色结节的显微镜下照片 需要说明的是,有报道称有诺卡氏和孢子虫并发的现象,但是我们在现场多次碰到这种状况,并未发现孢子虫。 这种诊断错误的现象并非个例,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聊聊这个病的诊断。 诺卡氏病的症状多样,容易混淆。突眼、肛门红肿、内脏出现白色结节、烂身、脓疮……如图是诺卡氏菌病的现场诊断。 水产养殖情况复杂,尤其是高温季节,容易出现多种疾病并发的状况。而且如果想确诊可能需要实验室的方法。 诺卡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广泛存在于水体土壤中,是条件致病菌。发病率高也和投喂冰鲜鱼有很大关系,冰鲜很容易带菌。诺卡氏菌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潜伏期很长,等发现明显症状的时候,感染率已经较高了,加上这个病的治疗需要较长的疗程,而且容易复发,使得养殖户失去耐心,胡乱用药。 所以这个病关键在于预防。 1、彻底和定期对池塘和水体进行消毒,减少水体有害菌。 2、尽量少喂冰鲜。对于鲈鱼等目前人工配合饲料还不完善的鱼种,我们强烈建议冰鲜和颗粒料配合投喂,定期用颗粒料加上药物进行预防,也有利于发病时鱼的治疗。 3、注重鱼的保健和优良水质的保持。既然是条件致病菌,只有在鱼体抵抗力下降和水质恶化以及鱼体出现创伤(比如收鱼、分塘、被寄生虫感染等)的时候鱼才会被感染。 4、通过这次的走访,我们发现大多数塘口(生鱼、加州鲈)多少都有诺卡氏病的发生,但管理得当(注重保健、调水、抗应激)的,发病率很低,死亡率也很低,并不会造成多大损失。 5、由于病程长,尤其到发病后期,一般鱼体质已经瘦弱,容易出现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此时如果一味杀虫,常常发现反复杀,反复出现。所以适当杀虫的同时更要注重的是原发病的治疗,同时要额外注重体质的增强和水质的调节。反复杀虫极不可取,反而容易造成鱼的体质下降和水体破坏,长期来说,不利于病的控制。 6、建议: (1)定期添加保肝、抗应激药物,增强鱼的体质。 (2)定期使用生物底改、活菌调水,保持水质稳定。 (3)定期用碘制剂消毒,尤其是放苗期间以及对鱼进行操作的时候(比如出鱼、分塘)和出现寄生虫病尤其是锚头蚤之类能造成明显伤口的寄生虫时。 (4)寄生虫的预防建议内服杀虫药,少用外用杀虫药,减少对水质的破坏。 (5)抗生素建议选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用的。特别提醒,需要较长的疗程,建议至少投喂敏感抗生素10-15天。 (6)随时观察,防止复发。 想区别诺卡氏和孢子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显微镜镜检: 在显微镜下,白色结节有时候会和血细胞和免疫细胞混在一起 鲫鱼鳃孢子(瓜子状,有两个极点) 鲫鱼肤孢子(瓜子状,有一个极点) 关键字:诺卡氏菌 初步诊断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www.fishfirst.cn!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