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广西防城港白龙珍珠港:南珠守望者

2014-2-17 08:46| 发布者: 缘木鱼| 查看: 16909| 评论: 0|来自: 港城刚新闻

摘要: 还没出正月,家住防城港市防城区江山乡白龙村的詹军一家就开始修补笼子、珍珠架等工具,为新一年的珍珠养殖做起了准备。“过几天天气好了,就要着手购买珍珠母贝了,一年的珍珠养殖又要开始了。”这是记者第三次见到 ...
  “不产谷实,而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后汉书》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港城刚新闻讯,还没出正月,家住防城港市防城区江山乡白龙村的詹军一家就开始修补笼子、珍珠架等工具,为新一年的珍珠养殖做起了准备。“过几天天气好了,就要着手购买珍珠母贝了,一年的珍珠养殖又要开始了。”这是记者第三次见到詹军。
  
  白龙珍珠港是我国闻名遐迩的南珠产地之一,养殖珍珠的历史悠久,出产的珍珠质量上乘。早在2000多年前,《后汉书》就记载白龙珍珠港一带“不产谷实,而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的史实。
  
  白龙珍珠港出产的珍珠以颗粒圆润、凝重结实、色彩艳丽而著称于世,曾在1980年美国国际珍珠评比会上获得“第一珠”的殊荣,同年在日本博览会上被评为世界第一流珠品。
  
  “前几年,尤其是2000年前后,白龙家家户户都养珍珠,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忙着修架子补笼子,现在就剩我们一家了,冷冷清清的。”詹军说。
  
  “南珠”最后的守望者
  
  “这些年,村里人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基本都放弃了珍珠养殖,如今村里养珍珠的人只剩下了詹军和符永清夫妇一家。”江山乡白龙村村支书邓礼兴告诉记者:“他们是这里南珠养殖的最后一户人。”
  
  “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这是形容珍珠品质的俗语,这里说的“南珠”产地就是白龙村的“珍珠湾”海域,鼎盛时期,“珍珠湾”一带延绵数公里的海域,养的全是珍珠,而紧挨着“珍珠湾”的白龙村,家家户户都从事着与养珍珠相关的工作。在当时,白龙村是名副其实的“珍珠村”。
  
  受前些年珠价走低的不利因素影响,白龙村养殖珍珠的村民越来越少,村里很多人养殖珍珠的设备不是废弃就是丢荒,更多的人转行养起对虾来。与三个月就可以收获的“短平快”对虾养殖相比,珍珠的养殖周期太长,一年只能收获一次,是一个“劳动密集”兼“技术密集”项目,从育苗、插珠到育珠,技术差一点或人手少一点都不行。
  
  2013年12月15日,记者第一次在白龙村见到詹军一家。
  
  “珠价不高,收益比不上养虾,加上成本高,村里其他的人都放弃了。”詹军告诉记者:“现在,整个珍珠湾一带只有我们一家还在养珍珠。”
  
  从1994年开始,詹军一家就走上养殖珍珠的道路,迄今已经20年了,是白龙珍珠港“南珠”发展历史的见证者。从鼎盛到谷底,每一次珍珠市场的涨跌,他们都亲身经历。“珠价从以前8000多元一斤跌到1800元一斤,再从1800元的谷底涨到现在的5000元一斤。”说起珠价詹军了然于胸:“我们一家人能力也有限,今年养130万贝珍珠贝,但最终有收益的贝壳也只有30%左右,一年下来的珍珠只有100斤,这基本上是‘南珠’一年的收成了。”
  
  符永清说:“明年,我还养珍珠,希望政府能对我们‘南珠’养殖这个产业稍加重视一点,不要丢荒了一个好的产业,放弃‘南珠’这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名声。”
  
  别让“南珠”从我们的世界中消失
  
  1月15日,天气晴好。
  
  听说广东老板又来白龙收珍珠了,我们一行匆匆赶到詹军位于珍珠养殖基地。上午9时,20多平米见方的采珠房里就已是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了。这是记者第二次来到詹军的珍珠养殖场。
  
  为了节省时间,前一天詹军一家就把母贝拉上岸,早早联系好了采珠工人,等广东老板一来便可以开采了。“今年请了差不多20个工人帮开螺,要5天时间才能开完呢,5天的工费都要过万元喽。”詹军说。
  
  67岁的广东老板尹国做珍珠生意已经30多年了,他一手创办的鸿福珠宝有限公司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从贝苗培育到珍珠养殖再到生产加工一条龙的珠宝公司。
  
  除了自己养殖,尹国每年都要到合浦、防城一带收购珍珠。“白龙这一代最适合养珍珠,自然条件太好了。首先台风很少,再者咸淡水合适,微生物丰富,特别适合珠贝生长。与合浦、湛江等地比起来,这里养珠的风险是最小的。再加上白龙珍珠普遍是采用吊养,这就比合浦等地的平养产量高出很多。”
  
  这几年,由于环境不断受到污染,再加上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广东广西一带的珍珠产量急剧下降。“珍珠贝生活在海里,饿的时候就张开贝壳,一天24小时流经贝壳的海水有100吨,只有水温合适、盐度合适、微生物充足,珍珠贝才能生长,才有珍珠产出。2000年前后,仅在白龙一带就能收到3吨到4吨的珍珠,现在就这一家养殖,一年的产量也不过100斤左右。像广东去年珍珠产量9000多斤,今年已经骤减到2000斤了。而且现在南珠的生长周期缩短,成色明显下降,要挑选极品珠真是难上加难。”尹国说。
  
  尹国把从各地收到的珍珠带回雷州自己的工厂,经过挑选、设计、打磨、钻孔等程序,制作成珍珠首饰经香港销往世界各地。尹国告诉记者说:“珍珠饰品的寿命很短,像现在的珍珠项链,一般佩戴两年左右营养成分就会被人体吸收,出现脱皮、变色的情况。再加上现在育珠期由12至18个月缩短到3至8个月,提早开珠,造成产出的珍珠颗粒小、珠层薄、质量低,南珠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在广东,政府每年都要拿出1个亿来扶持当地珍珠养殖,贝苗都是免费发放给珠农的。广西政府应该加大对珍珠养殖的扶持力度,不然南珠可能都要从我们的世界中消失了。”
  
  南珠产业有待政府扶持
  
  白龙珍珠港是我国闻名遐迩的南珠产地之一。珍珠港海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适宜珍珠养殖面积约6000亩。该海区沿岸生长有上万亩的红树林,海水清洁无污染,沿岸有江平江、黄竹江等河流注入,海区浮游生物、矿物质丰富的海域,是理想的海水珍珠孕育生长地。
  
  白龙珍珠作为著名“南珠”的重要一支,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从1958年中国第一颗人工海水珍珠培养成功算起,珍珠养殖在白龙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珍珠插核、母贝养殖、人工育苗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实现了珍珠育苗、养殖全人工化。上世纪90年代,我市珍珠养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91年原防城县建立了国营珍珠养殖场3个、集体养殖场5个、联营养殖户40户、个体养殖户6户,珍珠育苗场3座共3000立方育苗水体,养殖面积约10公顷.,年产珍珠约1000斤。到了2000年,防城港全市的珍珠养殖达到了高峰,养殖单位和个体户达300多个,养殖面积约220公顷,年产珍珠约8000斤。但近几年来,随着国营养殖场的解散,取而代之的是单门独户的个体私人养殖企业。他们主要靠经验养殖,缺乏科学的管理与指导,致使南珠产品的质量每况愈下,白龙南珠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几年,珍珠港一带海域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再加上前些年珠农过度无序养殖,白龙珍珠的产量和成色都明显下降,“赚不到钱就没有人养”也是最基本的市场规律。要重振白龙南珠昔日的辉煌,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宏观调控。“南珠是广西北部湾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品牌,必须维护和发展好。我市珍珠产业得天独厚,但是也要科学规划。依据海区的环境容量,合理规划和布局养殖水域,严格控制养殖规模,彻底改变过去以增加产量来获取效益的做法,要以追求珍珠质量和高档次产品为中心,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更新力度,建立珍珠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从珠核的选择、插核过程的各个环节到育珠,严格规范操作技术,从而提高育珠率,生产颗粒大、圆度高、色泽好的珍珠,有效提高珍珠的质量和产品档次。只有政府支持,防城港市的珍珠产业才大有前景。”

关键字:防城港 南珠 珍珠港 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