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劳力密集型加工企业亟待转型

2011-4-4 01:11| 发布者: 聂晓| 查看: 20407| 评论: 0

中国水产业是我国最早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领域,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已跃居为世界水产养殖第一大国。尤其在近年来,随着农业成为新兴的投资热土,发展势头越发强劲,水产业做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业行业之一,且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的日渐繁荣,水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农业投资的一大亮点,备受资本市场青睐。

据了解,我国水产养殖已占全球产量的70%,截止2010年我国水产贸易量突破200亿美元,约占全球水产品贸易总量的10%份额。在水产养殖技术方面,尤其是淡水鱼养殖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年水产品产量达5000余万吨,产值达近7000亿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约为40公斤。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水产生产、流通、加工各个环节毛利率均在15%以上,水产业属于典型的朝阳及蓝海产业类型。

俗话说的好“加工活,则流通活,流通活,则生产兴”,足见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与渔业生产是息息相关的。水产加工业搞活了,货畅其流,无形中就给水产养殖生产开辟了一条永久性的高速通路。因此,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整个水产渔业的发展起着桥梁枢纽的作用,不仅是我国当前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优化渔业结构、实现产业增值增效的有效途径。

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有各类水产加工企业9971家,加工能力达到2197万吨/年,比1978年增长了22倍。2007年到2009年间,水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总额三年间平均增长速度为19.53%。2009年1月到11月,行业销售规模达到2353.299亿元。2010年1月到11月,水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2859.242亿元,同比增长24.27%,行业销售增长速度之快足见一斑。

从行业周期看,目前我国水产品加工优势区域已基本形成,因此国内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仍存较大空间。且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消费品种的优化和消费理念的转型,我国水产品消费将会迎来长期增长。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国家的惠农政策仍在继续,水产品加工率的提升也是必然的趋势,水产加工企业追逐高毛利率品种的驱动因素不会减弱,可见水产加工业所面临的巨大发展机遇。

就全国范围计算,类似湖北的淡水鱼水产大省应不下五个,而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尚处于成长期,水产品加工企业面临着产业高速发展,而生产效率不高的难题。人力成本、用工难、管工难仍困扰着广大加工企业。
尤其是在大型水产品加工企业里,尚未使用能大规模增加产能的鱼前处理机等水产加工设备,武汉雨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陶震说。按照正常三班工作制情况下,拿白鲢鱼来说,使用鱼前处理机可自动连续完成除鳞、剖背、去内脏、去黑膜、清洗等工序。生产能力可达每小时1500kg,除鳞面积达到95%以上,每天可处理高达36吨产品。考虑到设备的故障检修、人员休息等间歇因素,按效率因数0.7计算,产能也可以达到25吨,相当于60个操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当前,湖北的几家“航母级”水产加工企业都做出了大规模扩大产能至日处理100吨到150吨的计划,对这样庞大的生产目标,如果仍然依靠手工作业,其困难程度将是难以想象的,唯有大量采用机械化作业,才有实现的可能。而且在机械化生产条件下,生产成本将比人工降低90%以上。巨大的成本落差,也为该设备的使用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为了能够不断满足水产加工业未来的巨大发展需求,雨辰科技还将会在鱼前处理机的后续开发和配套上下端设备,并嵌入较高的自动控制、IT技术、图像识别等高新技术手段,填补国内空白。最终,可使水产加工业从现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变成为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从而彻底改变水产加工业面貌。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2年时间,到那时,将会有数亿到数十亿元的市场空间。

武汉雨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陶震告诉中国水产养殖网记者,目前公司将于近期向湖北省科技厅和国家科技部申报科技进步项目。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