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2月25日,诺伟司水产研修班第二天课程在南京农业大学翰苑宾馆继续进行。首先是中国科学研究院麦康森院士为大家做《饲料配方策略》的主题报告,报告中麦院士谈到2013年中国水产饲料产量预计在1900万吨左右,他认为目前中国的水产养殖总量已达到一个平台期,不会继续像以前一样快速增长,未来更多的将不是提高产量,而是提高质量。在水产饲料配方设计方面,麦院士指出我们的鱼粉使用存在严重浪费,2000-2012年我国每年消费的鱼粉占全球鱼粉比例都在24-34%之间,其中2005年最高,达到33.8%,而当年我国的饲料产量只是世界饲料产量的15.1%;2012年我国消费鱼粉占全球鱼粉29-30%,而饲料产量只是世界饲料产量的20.2%,虽然近年来我国鱼粉的利用效率在提高,但还有很大空间。 诺伟司全球水产技术服务总监Dagoberto Sanchez博士为大家带来了《鱼虾营养需求和营养标准》的报告,他特别提出对虾养殖存在很多挑战,如在降低鱼粉用量情况下如何保证其生长速度,如何培育出抗应激能力更强的优质品种等。他最后总结到:不同的养殖环境下鱼虾的营养需求是不同的,鱼虾营养需求的研究更多需要在实际养殖情况下进行,饲料的配制应该在大量的营养科学研究、配方经验和养殖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另外,需要继续研究在鱼粉用量减少的情况下鱼虾合适的生长速度,从而使养殖成本和养殖环境达到动态平衡。 在讨论和交流环节,Dagoberto Sanchez博士为大家讲述了一个今年二月份发生在菲律宾的实际案例,在菲律宾的Taal湖,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湖水环境,已禁止养殖户使用颗粒饲料,改用膨化饲料,但是当地养殖户使用膨化料以后发现养殖效果并不如颗粒料,Dagoberto Sanchez博士请大家根据当地的原料供应和实际养殖情况,为当地养殖户设计一个膨化料配方,以解决当地的罗非鱼养殖问题。大家针对此问题展开了讨论,并拿出了解决方案,重要的是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到了各自在配方设计中的宝贵经验。 今天的另外两个课程是叶元土教授的《植物性饲料原料及其应用价值》和陶青燕博士的《鱼虾营养生理及实践意义》。叶元土教授认为选择性地膨化饲料原料可能比膨化饲料更具有技术优势,因为并不是所有原料膨化后营养的消化吸收都变好,部分原料膨化前和膨化后相比,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并没有太大变化,有些甚至会变差。陶青燕博士指出饲料中高脂肪含量会增加鱼体对EFA的需求量,过量的ω-3脂肪酸会抑制生长,和缺乏症状相同,这与高不饱和脂肪酸产生的自由基堆积有关。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