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林文辉:养虾病害频发源于能量输入不足

2014-3-11 08:17| 发布者: 缘木鱼| 查看: 16056| 评论: 1|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高密度养殖生态系统是以化能异养细菌为主的生态系统,不能以管理光能自养藻类生态系统的方法去管理。”3月10日,由通威股份下属海壹饲料板块在中山举办的2014’海壹水产养殖技术研讨会上,珠江水产研究所林文辉研究 ...

林文辉

  文/图 中国水产频道 唐东东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高密度养殖生态系统是以化能异养细菌为主的生态系统,不能以管理光能自养藻类生态系统的方法去管理。”3月10日,由通威股份下属海壹饲料板块在中山举办的2014’海壹水产养殖技术研讨会上,珠江水产研究所林文辉研究员如是告诉参会的近两百名来自珠三角地区的对虾养殖户。
  
  “低产养藻、高产养菌”。林文辉认为,水体天然生产力以藻类的光合作用来提供能量输入,如果要超出天然生产力获得更高产量,则需要提供辅助生产力,而辅助生产力是依赖细菌的。此外,由于天气变化,光照强度并不能保证一年四季都能满足对水体的能量输入。特别是养殖容量不断增加时,更易造成能量输入不足。“当能量输入不足时,养殖体就容易发生病害。”林文辉说。这是如何做好对虾池塘养殖管理的范畴,归根到底就是如何养好一塘水。
  
  想养好一塘水,林文辉表示要明确“养”的对象。“养虾前期由于池塘氮投入少,池塘生态系统对能量需求少,此时养水就是养藻(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净化氨氮,每产生1克氧,可合成0.938克糖,同时消耗0.066克氨氮);而高产或到养殖后期,池塘氮投入增多,池塘生态系统对能量需求高时,养水就需要养细菌(细菌通过异养作用净化氨氮,每消耗1克糖,可同化0.066克氨氮,同时消耗0.31克氧)。”林文辉说。而养殖中期,则需要采取藻菌并重的管理思想。
  
  会议上,林文辉提到了一个相对新颖的概念——pH原点,即水体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浓度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衡状态下的pH值,由水体中的离子组成所决定,是养殖水体的重要属性。“养殖池塘pH变化是由水体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所引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pH的昼夜变化总是围绕着pH原点波动,而养殖过程中可通过pH的变化状态来判断池塘水体是否有活力。因此了解pH原点,对于池塘水质管理与池塘生物活性判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林文辉认为。一般来说,盐度越高,pH原点越高;碱度越高,pH原点也越高。
  
  不过,池塘pH原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养殖过程中池塘水体的各种矿物质的流失或积累,会导致pH原点的漂移。阳离子的流失会导致池塘pH原点降低,如钙由于碳酸钙沉淀或被生物吸收,会导致pH原点降低,应该补充阳离子;生产中常见的阳离子是钙,其次是镁;而钠离子的积累,尤其是采用碳酸氢钠调水的池塘,会导致pH原点的升高。如果pH原点偏高,则必须补充阴离子,最安全有效的阴离子是氯。“需要注意,pH原点的调节所需要化学投入品的量需要根据池塘水质状况以及参数来确定。”林文辉强调说。
  
  林文辉也提供了一些判断依据作为参考,他表示在pH原点正常的情况下,pH高于预期,说明微生物活性不足,因此必须调节微生物活性,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有机物提高微生物活性。如果pH低于预期,表明藻类老化,必须调节藻类活性。
  
  林文辉还提到几种如何防止蓝藻暴发的手段,如提高碱度、降低pH、避免局部出现二氧化碳限制、提高水深、强化水体流转,加强上下水层的交换等措施。这些措施的提出,都是基于蓝藻可直接利用HCO3-的生物特性,而其他藻类只能利用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限制是暴发蓝藻最重要因素。

关键字:对虾养殖 EMS 对虾料 水产养殖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www.fishfirst.cn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追梦人yk 2014-3-13 17:42
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论(1)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