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中国水产频道 张玉梅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由海南省对虾养殖协会、深圳市澳华农牧有限公司举办的澳华对虾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研讨会在海南康年皇冠酒店顺利举行。海南省对虾养殖协会王博文会长、深圳市澳华农牧有限公司潘唐贺总裁、中国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林文辉教授、海南大学赖秋明教授、浙江澳华饲料有限公司周胜兵总经理、湛江澳华饲料有限公司彭德全常务总经理、福建澳华饲料有限公司邓登博士等嘉宾以及海南省对虾养殖协会会员等及其它养殖户参加此次会议,规模达400人左右,共同探讨养虾行业健康高效养殖方式。 海南省对虾养殖协会会长王博文 目前来讲,南美白对虾仍是全球对虾养殖的主导品种,但由于近两年早期肝胰腺坏死症EMS的影响,养殖形势不容乐观。赖秋明教授在《对虾健康育苗准则及虾苗放养早期的生产管理》中首先肯定了南美白对虾在行业养殖中重要的地位性。赖教授谈到,在当前,细菌性疾病是对南美白对虾行业影响最大的危害。僻如,去年在海南发生的瘦身虾疾病,在海南越来越严重,造成的损失比EMS更严重。关于病毒病,他认为,病毒病关键在防! “水质、苗种、饲料是对虾养殖的三大基础物质条件,而任何一个品种养殖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苗种的规模化和规范化生产。”讲到对虾健康育苗的基本准则,他认为:一水质优良,育苗生产用水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二亲虾种质优良,生长性状好,不携带特定病原;三严格控制育苗温度在28-32度,禁止采用高温育苗(33-35度);四合理放养密度,建议10万-20万/立方米;五使用优质的人工饵料和生物饵料,强化营养;六育苗全程不使用生长激素和抗生素药物,强化虾苗自身的免疫功能;七育苗过程使用多种有益微生物制剂,改善育苗水质,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同时帮助虾苗在消化道建立合理的菌群。 那对于养殖户来讲,怎么去衡量虾苗的好坏?他总结了几点:种质优良、不携带特定病毒、体内弧菌数量不超标(弧菌数量≤10万-30万菌株/克虾苗,绿弧菌≤2-5万菌株/克虾苗,荧光弧菌不得检出)、全长达到1.0-1.1厘米,均匀度好、体色晶莹剔透,胃肠充塞度好;活动好,逆水能力强;体质好,抗应激能力强。 其次,从当前世界上对虾养殖的重要品种及特性,赖秋明教授还详细的分析了斑节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的特性。 谈到日本对虾,赖秋明教授分析:日本对虾耐低温,但不耐高温。水温超过32度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夏天这个虾就不能养。 另外,海南省对虾养殖协会会员孙振伟进一步就《日本对虾生态养养殖模式介绍》做了一些分享。他谈到,日本对虾对盐度的要求比较高,淡水养殖就养不了。二是日本对虾以高位池养殖为主,至于土塘能不能养,据他了解的效果不是很如意。关于养殖过程的分享,他提到,从苗运回来后建议最少有2-3个小时过渡,并标粗几天后再放养。至于肥水、池塘管理工作,他则介绍与养南美白对虾是相似的。而提到对饲料的认识,他认为饲料厂跟养殖户的沟通很重要! 讲到饲料,当然得提到这次会议的承办单位深圳市澳华农牧有限公司。在《澳华集团水产事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报告中,深圳市澳华农牧有限公司潘唐贺总裁强调,中小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要完成两个转变:一是从机会主义成长向能力主义成长转变;二是从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转变。他提到,未来澳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重点是在产品的创新。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黄倢研究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黄倢研究员近几年一直关注对虾疾病的动态,这次会议他主要就《近年来重要虾病诊断及防控》做了报告。他总结了目前影响对虾存活率的疾病有白斑综合症、急性肝胰腺坏死、黄头病、病毒性偷死病、桃拉综合症,而影响对虾生长的疾病则有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肠胞虫病,共7种危害显著的对虾疾病。而关于病害防控方面,他提到要做到早期诊断、药物防控、疫苗防控、生态防控、健康管理、无特定病原苗种培育以及抗特定病原种苗选育。另外,他还谈到了生物絮团的原理、作用、操作技术等。 此外,浙江澳华饲料有限公司周胜兵总经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林文辉教授、湛江澳华饲料有限公司彭德全常务总经理、福建澳华饲料有限公司邓登总经理、马来西亚何维坤总经理助理、海壹水产饲料徐安敏技术总监、广州东方澳华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沈茂轼先生等分别就《2013年中国对虾饲料市场变化及湾华对虾市场表现》、《对虾养殖水质及藻类管理研究》、《对虾健康养殖盈利模式探讨》、《南美白对虾养殖管理营养需要概述》、《马来西业对虾养殖情况介绍》、《对虾养殖场管理关键点介绍》、《对虾空肠空胃、白便症案例分析》等分别做了报告。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