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水产饲料高级配方师培训班 提要:继2007年中国第三届水产饲料高级配方师培训班成功举办后,时隔7年,第四届培训班于3月1日在北京中国石化会议中心开幕。 文/ 中国水产频道 罗丹 郭金凤 继2007年中国第三届水产饲料高级配方师培训班成功举办后,时隔7年,第四届培训班于3月1日在北京中国石化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培训班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水产动物饲料创新团队、北京英惠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苏州大学叶元土教授、美国嘉吉公司全球水产技术主管裴之华等学术界及企业专家参会并做报告,来自全国各地饲料配方及相关领域500余人参加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在开幕词中讲到,2013年全国饲料总量30年来首次下降,水产饲料仍然增长了6%,达到1900万吨。这说明水产饲料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前景广阔。但是,“我们用了世界1/4-1/3的鱼粉,只生产了世界1/5-1/7的饲料。”麦院士倡导配方师提高鱼粉使用效率,减少对世界鱼粉的浪费。 广东粤海饲料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程开敏提出:做配方要有敬畏意识。做配方要看技术理念,而不是几个简单的数字,配方是最大的技术集成。 除配方技术的分享之外,通威股份水产技术总监张璐博士对水产饲料格局进行了解析,2012年,华南饲料销量为480万吨,华中400万吨,华东395万吨,近年饲料企业在华中和华东不断发力,华南、华东、华中地区将成为两三年内竞争更激烈的地区。 本届配方师培训班以更开放的心态交流探讨,“做技术的人和别人分享,你就能获得更多的技术。在企业内部也要加强内部的沟通。”大北农集团副总裁易敢峰呼吁大家敞开心扉,迎接互联网时代。 此外,会上宣布,第五届中国水产饲料高级配方师培训班定于2016年北京举行。 围绕“水产饲料原料及添加剂协同与拮抗”主题,本届配方师培训班探讨了饲料原料替代、营养标准、特种饲料配方、微生物的使用等方面内容,本刊对会议主要观点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原料紧缺怎么办? 关键词:浪费、未知营养因子、油脂上限、酵母源微生态产品 麦康森(中国海洋大学):我们中国人在浪费世界的鱼粉!鱼粉利用率低的原因:一是我们中国人用的鱼粉质量是最差的;二是市场竞争激烈。尽管我们用了更多的鱼粉,但是没有创造更多的价值。 梁萌青(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小分子量水解鱼蛋白是维持肉食性鱼类高植物蛋白饲料正常生长和饲料转化效率所比不可少的组分。 叶元土(苏州大学):不同水产种类的油脂上限可以达到多少?现状是:三文鱼饲料中油脂达到了30%,北方鲤鱼饲料8-10%,鲫鱼硬颗粒饲料8-10%,草鱼、团头鲂硬颗粒饲料在5-7.5%,海水鱼在12-16%。 李鹏(美国动物蛋白与油脂提炼协会):不同来源的肉骨粉在其原料、加工工艺、保存措施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营养价值存在巨大差异。未来还可用的动物蛋白源有猪血浆蛋白、猪肠膜蛋白、猪脑粉、鸡蛋粉等。 胡亮(广东雅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鱼粉现在是饲料原料,将来可能是作为添加剂使用,酵母源微生态产品现在是添加剂产品,将来可能成为饲料原料。 营养如何定? 关键词:协同与拮抗、营养标准之争、饲料效果表达、水温胁迫 裴之华(美国嘉吉公司):配方师核心目标是实现成本最低的“和谐营养集群”,需要做到最大化的协同与最小化的拮抗,给动物提供营养素时要很全面,它要和社会一样讲协同关系,同时要讲究多而不多。 程开敏(广东粤海饲料集团):做配方要看技术理念,而不是几个简单的数字,配方是最大的技术集成,做出配方还要和业界其他配方所比看效果如何。做配方要有敬畏意识。从最初的敬畏,到神秘,到坦然,到麻木,这可能会是一种心路历程,但我们应该一直保存敬畏的心态。 韩冬(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关于蛋白,NRC已经规定了可消化蛋白水平,企业标准中同样有这样的需求;氨基酸方面,NRC已经推荐了适宜氨基酸水平,多数国内标准中仅仅推荐了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关于矿物元素,NRC给出的磷水平明显的低于国内标准水平;关于维生素,国内标准的水平普遍较高。 周小秋(四川农业大学):提高养鱼生产成绩和养鱼效益是现在和未来饲料市场竞争的关键。饲料品质的效果表达是实现养鱼生产成绩和效益提升的核心。“消化道健康”、“机体健康”、“水环境健康”是实现饲料效果充分表达、遗传潜力充分发挥的关键。 米海峰(通威股份通威水产研究所):鱼类在温度胁迫时的生长、生理变化和免疫力等与饲料营养状况紧密相关。以罗非鱼、草鱼、尖温鲈鱼为例,介绍了通过调整饲料蛋白质、能蛋比、HUFA、矿物质和HSP70等多种途径降低温度胁迫的不利影响。 特种饲料如何做? 罗非鱼、鲟鱼、斑点叉尾鮰、泥鳅 张松(广州海因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罗非鱼饲料中,棉籽粕替代菜粕,生产性能更好,棉籽粕可用至40%。木薯替代0-20%小麦,生产性能不收影响,各种油脂对罗非鱼生产性能无差异;根据豆粕和鱼粉价格,采用豆粕型或鱼粉型配方模式。 薛敏(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在西伯利亚鲟雌性亲鱼饲料中补充DHA可有效改善亲鱼的繁殖性能和子代的生长性能。高DHA对西伯利亚鲟雄性亲鱼的影响不明显,不通品种的鲟鱼存在食性差异,应区别对待,且营养需求参数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周文豪(北京英惠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2004年到2012年的配方可见,斑点叉尾鮰从鱼粉豆粕型饲料转化到大量使用杂粕,蛋白逐渐降低,脂肪逐渐升高。能量对蛋白质的节约,几乎通过10年的时间才做到。 张善夫(江苏淮安天参农牧水产有限公司):饲料设计的关注点是养殖对象、消费者与客户,配方设计的顺序是生活习性、食性、营养素、养殖模式与习惯、营养指标、原料、配方设计、加工、验证完善。在营养需求上建议结合公司经营理念和服务技能,高能低蛋,优能优蛋,营养素与物性平衡。 微生物与水产关系? 新植酸酶、植酸酶、酵母、酶制剂、淬灭酶、发酵 徐树德(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植酸酶新植酸酶具有超强的耐温性能,pH值适应范围非常广,对植物性原料的体外酶解效率高。还可以有效降低饲料成本,显著促进生长,减少磷污染。 张广民(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中性植酸酶已进入应用时代,效果好不好让动物说话。对于水产养殖暴发性流行病的常见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爱德华氏菌都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能够满足水产饲用酶性质要求。 周樱(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建议当制粒温度低于87℃,可以直接加入固体植酸酶,制粒高于87℃,添加液体植酸酶,如果工艺条件无法添加液体植酸酶,建议不使用。使用植酸酶时主要关注制粒温度再考虑使用什么酶。 杨凡(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酵母水解物可促进水产动物采食,促进生长,降低成本;酵母细胞壁多糖可以对机体进行适度的“应激教育”,唤醒免疫系统,从而增强机体免疫水平和抗应激能力。 郭福赐(北京英惠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证明酵母能促进鱼虾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肠道健康,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降低死亡率等。 香红星(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蛋白类与能量原料适合微生物发酵预处理。建议颗粒饲料中采用发酵湿料添加,开发适合低值饲料的廉价发酵原料,大型企业建立配套发酵原料车间,降低门槛和成本。 |

| 重点推荐 |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