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湖北洪湖促进产业化发展 ,建设“八大”渔业

2014-4-9 09:10| 发布者: 水宝宝| 查看: 11847|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洪湖平原辽阔,河清湖秀,河网密布,地下水系丰富,水域面积355万亩,现有养殖面积126.9万亩,是闻名中外的“水产之乡”、“螃蟹之乡”。境内水产品种类纷呈,发展水产生产条件优越。据调查,鱼类达132种,主要经济鱼 ...
       文/洪湖市水产局 马增斌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洪湖平原辽阔,河清湖秀,河网密布,地下水系丰富,水域面积355万亩,现有养殖面积126.9万亩,是闻名中外的“水产之乡”、“螃蟹之乡”。境内水产品种类纷呈,发展水产生产条件优越。据调查,鱼类达132种,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鲢、鳙、鲫、鳊、鲌、鲚(刀鲚、凤鲚)、银鱼、河鳗、鳜、黄鳝等二十多种。此外,还有丰富的虾、蟹、贝类和水生植物资源。其中洪湖小龙虾、青虾和螃蟹等品种中外驰名。螃蟹产量全省第一,小龙虾、鮰鱼出口量湖北少第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重视、支持“三农”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市渔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水产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3年,洪湖市渔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渔民收持续增长。
  
  (一)高效外向渔业建设取得新发展。上半年,全市围绕四沿一带优质水产品产业带建设,大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河蟹、鳜鱼、淡水小龙虾等主推品种的养殖,2013年全市发展“蟹套鳜”面积45余万亩,养大蟹面积30万亩,淡水小龙是养殖面积34万亩。全年,全市水产品总额600万美元,河蟹出口全省第一。
  
  (二)水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目前,全市共注册水产品品牌28个,其中包括洪湖清水大闸蟹、德炎小龙虾、洪湖鱼家生态鱼、世圆龟鳖占有7.3%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外市场中具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品牌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了带动全市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三)渔业产业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现有水产加工企业25家,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已有专业水产品交易市场3个,其中原产地水产品批发市场一个,年交易总量突破30万吨,交易总额达到79亿元以上。
  
  (四)水产品安全质量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面实施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养殖证制度,建立水产品质量可追朔平台3个,检测站2个,建立了市场准出入制度,逐步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走入了秩序化、规范化的良性运转轨道。
  
  (五)渔业经济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截止6月底,全市共发展各类渔业专业经济全作组织和协会326家,渔业经济人队伍483多个,水产经济人队伍超过6000人,涵盖了我市的水产养殖、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有效促进了我市的水产品流通,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六)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水产科技推广建设,不断创新形式,广泛开展科技和创业培训,不断提高渔民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技能,增强创业信心。2013年,全市共组织各类水产科技培训37万人次。
  
  客观分析和重视面临的困难和矛盾。这些突出的困难和矛盾总体表现在:“两少”、“两弱”、“两低”。
  
  “两少”:一是政府投入少。渔业步入市场经济轨道以来,政府用于支持渔业发展的各种投入资金增幅很小,难以满足全市渔业发展的需求;二是社会融资少。近两年渔业生产成本上涨较快,造成养殖户资金短缺、渔业发展受到资本的制约。“两弱”:一是科技力量弱,推广机构自身实力弱,难以在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渔业基础设施弱。池塘改造,渔业生产、渔政管理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制约了水产业的发展。“两低”:一是渔业产业化程度,尚未形成具有强大组织和带动能力的加工企业积聚效应;二是渔业组织化程度低,信息流通渠道不畅,分散的个体经营与统一的大市场矛盾突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压力效大。同时,由于宏观大环境的影响,近两年水产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生产效益的提高和湖区生态环境趋劣、养殖面积控减的矛盾比较突出,湖区渔民转业安置任务较重。
  
  洪湖水产成功的经验和坚持的目标总结起来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渔业发展全局,努力建设“八大渔业”。
  
  1、坚持高效渔业规模化、努力建设“高效渔业”。
  
  坚定不移发展高效规模渔业,保证养殖业对渔民增收的稳定贡献份额。坚持以“两湖优质水产品产业带”建设为主抓后,突出以四沿一带的渔业经济区为高效渔业的重点建设区域,发展“一蟹(河蟹)一鱼(鳜鱼)一虾(小龙虾)”三大主推品种,加强组织推动,整合资金投入,全力推进高效渔业规模化建设。
  
  2、坚持外向渔业产业化,努力建设“创汇渔业”。
  
  发展外向型渔业、参与水产品国际贸易、扩大渔业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是提升我市水产业质量和竞争力,建设现代渔业的重要措施,也是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出口创汇的必然要求;更是充分利用资源,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稳定现有优势出口小龙虾、回鱼、河蟹、泥鳅品种等的同时,要培育发展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开发新市场,有效化解出口风险。要加快水产品产业带建设,形成养殖、加工、出口的完整产业链,提高水产品国际市场况争力。预计今年水产品出口创汇将突破5000万美元,“十一五”末达到8000万美元。
  
  3、坚持品牌渔业精品化,努力建设“品牌渔业”。
  
  一是严把质量关,做大做强产业。品牌创建的基础是产业,产业的基础是生产,要通过改造提高生产基础设施,改进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水平,改善产品品质,延伸产业链条,为打造品牌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品牌创建的前提是品质,要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认真做好渔业污染监控,坚决杜绝违禁药的使用,确保实现全程标准化生产,为创建设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创造条件。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他们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提高加工档次,做大企业规模。三是依托先进技术保障,技术服务人员作骨干,企业和生产大户作示范的技术推广指导、示范队伍,帮助解决发展中的技术问题。
  
  4、坚持高新技术普及化,努力建设“科技渔业”。
  
  努力使主推品种、关键技术、操作规程让农渔民更广泛知晓、转化、推广高新科技成果,提高科技对渔业发展应用和促进渔民增收的贡献能力。组织对近期将要推广的十个新品种和十项新技术目录编制汇总成册,称为“双十工程”,并加大力度予以示范推广。
  
  5、坚持品质渔业标准化,努力建设“生态渔业”。
  
  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按标准化组织渔业生产;二是全理规划利用水资源,尤期是对大湖围网养殖作出合适的规划;三是加强源头控制,加强无公害基地建设,提升水产品安全。现在全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非常重视,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始终把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渔业管理的一个最重要领域,从源头治理、生产准出、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入手,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6、坚持特色渔业区域化,努力建设“建设渔业”。
  
  一是创建水产大县、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县、水产大镇、水产养殖小区、水产示范村、水产示范户;二是按“一渔一产业”、“一乡一布局”、“一村一品种”,对渔业主产区进行合理化产业布局;三是力争主养品种在全省、全国产量知名、品牌知名、效益知名,努力打造好洪湖渔家生态渔业,洪湖清水大闸蟹品牌,使之成为全国的著名商标。
  
  7、坚持设施渔业工厂化,努力建设“设施渔业”。
  
  设施渔业是相对于传统渔业而言,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用先进的装备设施,人为的控制或选择养殖环境,为鱼类提供最佳生长条件的高效水产养殖业。设施渔业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环境保护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代表了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虽然洪湖的设施渔业起步晚、水平低,但通过对已有的设施渔业项目的加强引导、集中突破、打造亮点,目前设施渔业已经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8、坚持休闲渔业观光化,努力建设“休闲渔业”。
  
  洪湖水产资源丰富,发展休闲渔业条件得天独厚,通过充分利用洪湖蓝田、茶坛岛、洪湖岸边是家乡及沿湖水生植物带优美环境以及城郊的风景地,大力开发生态观赏休闲渔业,发展渔业第三产业。通过休闲渔业来发展渔业第三产业。通过对休闲渔业项目包装整合,培育升级,提高档次,目前洪湖的休闲渔业项目达到了30多个,其中的30%左右由渔民自身创业和经营,年经营收入超过3.6亿元。
  
  【关键字】:休闲渔业  洪湖市水产局  水产养殖网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