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中国水产频道 张玉梅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为加快大宗淡水鱼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促进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内外学术交流,第四届全国大宗淡水鱼营养与饲料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4月10号在武汉中南花园饭店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主要承办单位为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功能定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出席会议的嘉宾有全国大宗淡水鱼体系首席科学家戈贤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解绶启研究员、湖州师范学院叶金云研究员、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表等。 以下为会议嘉宾报告精彩内容: 《水产饲料与养殖环境的关系研究新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戈贤平: 报告主要从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效应的四个方面展开: 1、温度、PH值和溶解氧动态变化及其生态胁迫 鱼类的代谢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到了某一温度值以后,其代谢率反而降低。在高温条件下,鱼类的能量利用率降低,对能量的需求量升高,温度升高动物摄食增加(过高将停食),更高的新陈代谢速率可使氨氮等代谢废物增加,生长不会增加。 团头鲂饲料中添加适量大黄素或维生素E能够减轻高温胁迫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添加适量维生素C能够缓解水体PH值过高的胁迫效应 2、氮元素存在的形式变化及其污染效应 团头鲂饲料中添加适量肌醇能够缓解氨氮的胁迫作用 3、底质环境中还原状态及其硫化氢的污染 4、抗生素的过度滥用及其化学试剂污染 《鲤鱼营养与饲料技术研究进展》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 周小秋 报告中详细介绍从FAO可了解,2007年-2011年全球鲤鱼养殖产量从282万吨增加到373万吨,从这可看出,鲤鱼的养殖量缓慢增加。 从实验研究分析发现,营养物质能够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和疾病抵抗能力,据此基础,报告确定了27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草鱼营养与饲料研究》 中山大学 田丽霞 报告主要分析了华南、华中、华东等主要养殖区域的情况。以广东为例,配合饲料的发展从1997年10%的使用率增加到2013年90%的使用率。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广东草鱼饲料总销量是160万吨,其中颗粒料销量为130万吨,膨化料销量为30万吨,相比12年降低15%。另外,两湖地区、华东地区草鱼料总销量分别为260万吨和130万吨,而膨化料则分别是4万吨和7万吨,相比2012年华东地区膨化料的销量增加了10%。 从草鱼营养方面,田丽霞教授详细的阐述了其主要的应用数据: 草鱼对淀粉的利用,当淀粉含量超过40%时,生长率为显著降低;在饲料蛋白质水平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饲料中淀粉水平的提高,草鱼肠系膜脂肪沉积呈显著增加的趋势; 草鱼对磷的需求,当摄食磷缺乏饲料时,表现为生长下降,饲料效率降低,体脂肪含量升高,全鱼、磷片、脊椎骨的灰分和矿物质含量降低。从折线模型分析,饲料中有效磷含量为8.49g时可以满足草鱼为磷最大的组织储存需要以及最佳的生长效果;当养殖水体中钙含量为27.8-43.2mg/L时,饲料中钙含量为8.57g时可以满足草鱼对钙最大组织储存需要以及最佳的生长效果;当养殖水体中钾含量为1.71-8.18mg/L时,饲料中钾含量为9.45-9.99g时可以满足草鱼对钾最大组织储存需要以及最佳的生长效果;当养殖水体中镁含量为2.67-3.74mg/L时,饲料中镁含量为687g时可以满足草鱼对镁最大组织储存需要以及最佳的生长效果;当养殖水体中锌含含量低于0.02mg/L时,饲料中锌含量为55.1g时可以满足草鱼对锌最大组织储存需要以及最佳的生长效果;当养殖水体中锰含量低于0.02mg/L时,饲料中锰含量为20.6g时可以满足草鱼对锰最大组织储存需要以及最佳的生长效果; 另外其还介绍了主要地区不同规格的草鱼养殖模式。 《淡水鱼饲料原料评价及氨基酸效价与平衡技术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饲料研究所 薛敏 报告指出,鲤鱼作为我国淡水养殖第二大产量的养殖品种,但其基础营养参数目前仍主要参考NRC(1993)的数据。特别是饲料原料氨基酸的消化率数据缺乏。 从实验数据来分析,鲤鱼对各试验原料有很强的耐受能力,摄食单一蛋白源饲料其存活率为100%。试验原料生物学综合评定值由高至低依次为鱼粉、豆粕、肉骨粉、花生粕、棉粕、啤酒酵母、玉米蛋白粉、晒干血粉、菜籽粕、芝麻粕; 以单一蛋白源饲料鲤鱼生长受限,主要原因是氨基酸结构不平衡,饲料适口性差,存在抗营养因子等,多原料搭配更合理。 养成期的异育银鲫可以很好的利用晶体氨基酸,对饲料中蛋氨酸需求量为0.64-0.94%,蛋氨酸含量适宜时,可以提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 《青鱼配方饲料营养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湖州师范学院 叶金云 叶金云研究员指出,目前青鱼养殖业为盲目追求单位产量和经济效益,出现养殖密度过大、投饲量过大,进而导致水质变差、环境胁迫、病害频发等问题。 其次,叶研究员从营养成分调控技术研究分析了饲料中主要营养成分对青鱼的影响。 此外,青鱼品质评价规范的制定,青鱼肉质评价指标主要从感观特征、肌肉化学组成、肉质物理性状特征、卫生质量和安全性来评定。 《团头鲂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刘文斌 团头鲂是我国第6大大宗淡水鱼类,从201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了解,2012年产量为705821吨。 报告主要介绍了主要的营养物质需求量:0-30g团头鲂的适宜蛋白质需求量为31-35%,50-150g为30%;0-20g适宜脂肪需求量为6-8%,50-150g为3-6%;对糖的耐受能力比较强,0-20g糖需求量为28-33%,30-200g为35%; 以增重率、肝脏和肌肉胆碱进行分析,团头鲂0-50g适宜胆碱需要量为1198、1525、1365mg; 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可得出团头鲂0-50g铜的适宜需要量为4.89mg; 《鲫鱼营养需要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韩冬 从报告分析,不同生长阶段的异育银鲫对蛋白质、氨基酸的需求变化较大,而对脂肪、糖等的需求变化不大。 而对异育银鲫为说,淀粉可作为其适宜的碳水化合物来源,而蔗糖和糊精更适合长吻鮠; 《鲫鱼品质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朱晓鸣 以实验为基础,朱晓鸣研究员指出:上市前适度的限喂(80%-60%)对异育银鲫生长和质地、营养成分等无明显影响;严重限喂(40%,不投喂)可显著增加屠宰率、降低肥满度和各组织脂肪沉积;完全不投喂,肌肉硬度和PH显著增加,但同时造成生长显著下降。从饲料摄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的角度来说,3m/d的投喂频率较适于较大规格的异育银鲫。 《鲫鱼投喂体系研究进展》 中国水生生物研究所 解绶启 在报告中,通过大量的实验,解绶启研究员详细的指出:不同大小的鲫鱼摄食节律有一定差异;鲫鱼在大部分时期生长与摄食关系为线性;鲫鱼需要连续摄食;提高投喂频率可以改善饲料利用;适当饥饿可以提高鲫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通过计算机辅助模型的投喂可节约饲料;上市前的投喂调控可改善产品吕质;诱食剂对鲫鱼有效但使用中需要重视顺序。 《高氏原理》 通威研究院副院长 高启平 通过几个案例,高副院长介绍了引发“高氏原理”的由来。 实际上,“高氏原理”即为高氏浪费原理,指膨化料比同一配方颗粒料的优异程度,倾向于它们的浪费差距。 通过这个原理说明:相同配方的膨化料对草鱼、鲤鱼、鲫鱼、罗非鱼等的饲料系数,之所以在精细投喂下与颗粒饲料相当,是因为颗粒饲料浪费少。之所以在大面积养殖下,饲料系数低于常规硬颗粒饲料(配投饵机),而干物质饲料系数相当,是因为颗粒饲料浪费大。 那么,至于扩展到颗粒饲料与膨化饲料哪一更好,高副院长很巧妙的运用了相对论的原理,最终这个好与不好,还得看在特定时期给养殖户的养殖成本来看。 中国水产频道(www.fishfirst.cn)独家报道,转载请说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谢谢合作。
【关键字】:淡水鱼 膨化饲料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