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主营业务中的产品结构,可以看出两家企业不同的经营思路,通威专注水产料,定位食品供应商;海大水产、畜禽兼顾,布局养殖环节。 文/ 水产前沿 唐东东整理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过去一年间饲料行业增速放缓,企业之间竞争更为激烈,竞争从养殖层面扩展到消费者、经销商、养殖户,从他们的融资需求、资金理财、大数据管理及消费端体现等与金额、网络、消费的相关领域,饲料行业的竞争已经从原来产品、服务竞争发展到全方面的竞争。在可预见的未来,行业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化和多样化。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两家水产饲料上市企业,截至4月22日通威、海大陆续发布2013年年度报告,本文对年报内的信息做了整理和对比,以了解两家企业的差异之处。 主营业务结构对比 1、产品 2013年年报显示,通威营业总收入152亿元,其中饲料营业收入140亿元,占比92%;实现饲料销售 394.53 万吨,较上年增长 6.15%。海大营业总收入179亿元,其中饲料营业收入169亿元,占比94%;实现饲料销量47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 上述数据表明通威、海大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仍主要是饲料,但对比主营业务中其它的产品结构,可以看出两家企业不同的经营思路。 通威专注水产料,定位食品供应商。通威的发展定位是优先发展水产料,重点发展猪料、有选择性的发展禽料。除饲料外,其它主营业务主要为食品加工及养殖、动物药品两项;说明通威经营重心在两头,一头通过饲料覆盖养殖环节,另一头通过食品加工面向终端消费市场;这种全产业链式的发展模式,也符合通威此前“食品供应商”的战略定位。 海大水产、畜禽兼顾,布局养殖环节。海大发展更加全面一些,水产料、禽畜料兼顾。除饲料外,主营产品还包括微生态制剂销售、农产品销售(主要是水产苗种)、原料贸易和饲料机械;饲料、微生态制剂、苗种等农产品都属于养殖过程中的所需品,表明海大围绕养殖市场做布局。原料贸易与饲料机械业务,属于饲料业务上下游的延伸,其中饲料原料贸易主要是作为公司控制原料库存量、控制采购风险的方式. 2、毛利率 通威达近七年最高值。2013年通威主营业务毛利率为9.68%,相比上年增加1.39%。毛利率提升主要受益于原材料采购出色,以及虾特料等高档品种比例提升和低毛利的禽料比例进一步下降。报告期内,水产饲料销量222.31 万吨,同比增长4.6%,虾、特饲料销量约25 万吨,同比增长24.3%;畜禽饲料销量172.23万吨,同比增长8.2%,猪料销量101.69 万吨,同比增长约20%,禽料占比则下滑约18%。 海大毛利率下滑近1%。海大主营业务毛利率为8.39%,比上年减少0.91%,主要原因是:1)天气因素与下游盈利不佳,导致公司水产饲料销量下降;2)采购亏损。在2012年末采购鱼粉量大,下游低迷原料消耗慢,库存鱼粉使用至2013年的8月份,而同期鱼粉市场价格下跌;3)2012年新建产能未实现完全使用,7000万折旧增加了单位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同比增长29%;4)高毛利率的微生态制剂(毛利率45%)、农产品销售(毛利率27%)均因2013年对虾养殖发病率高,市场需求疲软,分别比上期减少了3.7%和17.3%。 3、区域 从两家企业各区域市场的收入增幅数据来看,海大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市场多于通威。 通威重点布局中南与越南。通威核心市场为中南地区(华中和华南)和西南地区,2013年两个市场营业收入之和为120.7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79%。主营区域中,越南等海外市场的营业收入相比上年增幅最大,达到56%,成为公司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其次是中南市场,增幅为23%,其中在华南区域的淡水鱼市场已成为第一,并计划在2015年成为广东淡水鱼料市场第一;华北及东北地区为唯一收入下滑的市场,减幅为9.3%,由于该市场对主营收入贡献度较低,并不影响公司整体效益。 华中成海大第二大主营市场。海大核心市场为华南片区,2013年营业收入为92.4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52%,也是海大唯一收入下滑的市场,减幅为0.97%。主要原因是华南片区同时遇到对虾养殖疫病暴发、天气异常鱼料投喂减少、“H7N9病毒”等影响,导致水产料和畜禽料销量下滑,其中水产料出现首次下滑。 其它主营区域中,华中片区(湖南、湖北、安徽、四川、重庆及江西等地)畜禽、水产饲料均保持稳定增长,已成为公司继华南片区后的具有综合产品结构、盈利及抗风险能力较强的核心片区,营业收入相比上年增幅32%,其中水产膨化料销量增长40%。 华北片区是海大2011年才开发的市场,以畜禽料为主,在京津冀地区配合销售水产饲料,营业收入增幅达到250%,年销售饲料超过30万吨。 东南亚片区主要是越南公司的水产料销售和国际原料贸易,营业收入增幅为59%,其中水产料实现销售5.8万吨,同比增长80%。华东片区营业收入也有24%的增幅,以福建地区的猪料及苏北地区的膨化料增长最为迅猛,近两年均保持着高于50%以上的增长。 企业内部对比 1、核心竞争力 通威重科研、模式提炼。2013 年,通威在技术研发应用、市场营销变革、可复制发展模式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1)技术研究应用方面,挂牌成立“通威研究院”;开展研究项目 89 项,申报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6个,获得新药证书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并获得诸多国家级及行业奖项。 2)市场营销变革方面,在科研体系的有利支撑下,市场、科研协同提炼推广通威有效营销模式和科学养殖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3)可复制发展模式方面,特点是专业分工、有效合作、分段承接、平稳过渡、风险可控、稳健发展,有效提高了项目投资发展效率,降低了项目投资风险。 海大重团队学习、技术研发。海大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公司管理团队、学习能力、产业布局、产品结构以及技术研发上所具有的核心竞争优势。 1)公司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和集体学习能力,是公司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 2)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的优势使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强,目前公司已经在华南、华中片区完成建立了包括畜禽饲料、水产饲料、水产苗种、微生态制剂等多种产品的综合市场根基,并构建出同时具备盈利及抗风险能力的综合产品线、产业链优势。 3)技术研发能力和技术成果储备的优势,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公司分两级研发体系,一级体系负责对公司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包括饲料添加剂技术、动物营养需求、关键饲料配制技术、生物工程和动物保健品开发技术、优质苗种选育和繁育技术等;二级体系直接面向市场和客户进行技术研发,主要负责解决分、子公司面对的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包括不同地区的多样化养殖模式研发、饲料大配方技术等。 2、内功修炼 通威侧重人才培养的的系统化、模式化。组织高管团队对行业内外、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和强化了高管团队的战略思维、变革创新、全球视野;“育苗计划”和“砺剑行动”两个培养项目的实施,积累了营销团队建设的经验;V-HR训练营,以点带面牵引人力资源队伍整体提升;内部讲师“先锋计划”为通威大学的成立储备了一批优秀的讲师团队。内务系统“淡季大练兵”,全面提升各业务系统和基层队伍的综合技能和专业技能。为有效评价各系统的价值创造,牵引各系统有效支撑经营业务,2013 年公司全面调整总部管理体系考核思路,优化技术体系考核办法,并出台了总部、饲料类片区、非饲料分子公司的中期效益分享和激励方案,提高了组织绩效。 海大侧重提高管理效率。海大年内上线SAP企业资源管理软件及OA等移动网络办公工具,并通过制度完善和管理软件推动落地,完善公司内部流程,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公司通过加大对核心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生产、营销、服务等专业技能,带动各团队不断加强经营管理的效率;通过管理效率和员工素质的提升、通过公司制度及流程的完善,能有效减少公司经营成本,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3、费用 通威、海大往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三费”数据反映: 销售费用。两家企业的销售费用逐年增加,在主营收入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说明企业对营销非常重视,投入不断增加。相比之下,海大近几年在营销上的投入增幅比较平缓,而通威对营销的投入一直高于海大,在2011年提出要重视营销后,增长速度更加明显。 管理费用。两家企业的管理费用增幅不是特别明显,基本保持与收入的增长幅度持平。 财务费用。通威近几年的财务费用持下滑趋势,而海大呈增长趋势,说明海大从银行的贷款或公司债的发行在增加。 【关键字】:水产养殖 年报解读 海大通威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