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286] 海南省文昌市潭牛镇一罗非鱼养殖池塘,面积15亩,水深2.5米,1台增氧机(见图1),2013年12月一次性放规格17尾/斤的罗非鱼4.5万尾,目前规格6~7两/尾。 2014年5月1日出现死亡,死鱼15尾,用解毒剂(黄腐酸、海洋生物生长素、月桂基氨基酸)解毒,同时减料。 5月2日,死亡30尾。 5月3日,死亡130尾。 5月4日,死亡200尾;用硫代硫酸钠解毒降氨氮。 5月5日,死亡200尾。 5月6日,死亡200尾。 5月7日,死亡240尾。 5月8日,死亡300尾。 5月9日,死亡220尾。 5月10日,死亡160尾,下午3点到现场,测定水温32℃,简易试剂盒测水质指标:pH值8.7,亚硝酸盐0.3mg/L,氨氮0.4mg/L。从塘中取1尾刚死的罗非鱼,体表出血,鳃盖“开天窗”(图2)。解剖见烂鳃,鳃上附泥,肌肉出血发红,有腹水,肝脏呈土黄色(见图3),脾脏呈暗黑色,肠道空虚,胆囊高度充盈,肾脏有少量出血。分别从腹水、肝脏、肾脏和脑接种到脑心浸液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5月11日,死鱼175尾,早上客户从塘中取2尾鱼送检,其中一尾病鱼体表出血(见图4),解剖见病鱼烂鳃,鳃上附着泥土(见图5),腹腔有腹水,花肝,空肠,出血,胆囊严重充盈(见图6),脾脏肿大,呈暗黑色(见图7),肾脏出血(见图8),脑部有大量出血点(见图9)。另一尾是没发病的正常鱼。分别从腹水、肝脏、肾脏和脑中接种脑心浸液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经24小时培养,病鱼各接种组织在培养皿上均长出圆形、边缘整齐、隆起、表面平滑,灰白色不透明的菌落(见图10),革兰氏染色呈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见图11),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正常鱼未分离出大量细菌。对分离菌分别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出败康”、“鳃皮肠利康”、“鳃肤康”、“氟多力”、“菌炎好迪”、“肠苷康”等药物敏感(见图12)。 5月11日上午10:00用“氧速保”5瓶调水增氧。 5月12日,死亡150尾。 5月13日,死亡90尾。 5月14日,早上死亡50尾,测水pH值8.3,氨氮和亚硝酸盐测不出,下午死亡65尾。 5月15日,早上死亡45尾,用聚维酮碘消毒。 5月16日,死亡45尾。 5月17日,早上死亡20尾左右,之后每天死10尾左右,23号以后每天死亡2~3尾,病情得到控制。 分析:1、细菌性败血症是淡水鱼类的主要疾病,也是池塘养殖罗非鱼的重要疾病,今年上半年从海南、云南等地发病罗非鱼分离到细菌经鉴定仍然以气单胞菌为主。 2、本病例发病前期,当时海南长期阴雨天气,水质不稳定,氨氮、亚硝酸盐偏高,是罗非鱼发生细菌性败血症的重要诱发因素。 3、通过水质调控,改善水环境和外用消毒剂控制细菌数量可以控制慢性细菌性败血症的死亡,但是死亡数量下降缓慢,本病例在发病初期如果及时配合抗菌药物内服可能很快降低死亡量,减少损失。(利洋研究所 雷燕 张文文 利洋水产药店潭牛店 姚勇提供 2014.06.05) ![]() ![]() ![]() ![]() ![]() ![]() ![]() ![]() ![]() ![]() ![]() ![]() 【关键字】:罗非鱼 嗜水气单胞菌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