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定稿的2013江门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渔业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海洋与渔业环境状况呈逐年变差趋势,近岸海域水质状况一般,主要受无机氮污染。 无机氮和化学需氧量比2012年严重 去年江门近岸海域水质状况一般,无机氮和化学需氧量污染明显加重。无机氮为浮游植物所必须的营养盐之一,其污染加重将可导致赤潮发生。 对比2012年,无机氮污染严重加剧。2012年,超四类标准频率仅为7.1%,超三类标准频率为21.4%,超二类标准频率为40 .5%。而2013年超四类标准频率竟接近于2012年超二类标准频率。2012年的检测数据显示,在崖门口海域监测到含量最高,处于劣四类水平,而在2013年这个范围扩大到黄茅海、广海湾、镇海湾局部。 化学需氧量上也较之2012年严重,劣于第三类标准的占15.2%,劣于第四类标准的站位占6.8%,在崖门口监测到的含量最高。 2012年春季监测中,全部监测站位化学需氧量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标准,但在去年黄茅海区域化学需氧量含量处于第三、第四类水平;夏季监测中,黄茅海和镇海湾局部区域化学需氧量劣于四类标准,而在去年符合第一类标准的监测站位占80%,最差也没劣于四类。 去年,海区石油污染有所减轻,海水中石油类含量劣于第二类标准的站位仅占3.4%,除秋季大襟岛附近和川岛外局部海域石油类含量超第一类标准,其他监测站位均处于第一类水平。而在2012年,石油类出现超二类标准频率为30 .9%。 入海口污染有所改善 所监测排污口年平均排放量化学需氧量(C O D )为74 .04吨,石油类为0 .07吨。崖门镇崖西工业开发区排污口排放化学需氧量年平均含量超标,超标污染指数为1.78,其他监测点监测指标年平均含量基本达标。在2012年,有两企业分别排放超标1.2倍和3.2倍。 入海河口环境主要监测水质中的有机物、营养盐、重金属等项目,监测结果显示:西江、潭江入海口所携带的监测指标污染物含量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满足该海域功能区水质要求。 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与总体海水质量一样,无机氮含量超标比较明显。去年上半年监测中,海水中无机氮超标最高达2.64倍,各站位均处于劣四类水平,下半年监测含量普遍下降,但有三个监测站位达到第一类水质标准。CO D项目部分监测站位略有超标,但均能达到第二类水质标准。石油类项目在两次监测中均超第一类标准。 潭江C O D cr污染最严重 通过对江门市主要渔业养殖用水水源、流经江门市的主要河流潭江、西江两大河流共9个断面和大沙河、大隆洞两大水库的水质进行监测。结果显示:主要渔业养殖用水水源环境状况保持稳定,基本能满足渔业养殖用水水质要求;水库水质保持良好,主要河流部分河段受总氮、CO D cr污染较大。 主要河段中,潭江CO D cr(重铬酸盐指数)污染最为严重,其中以崖门大桥河段含量最高,超标3.34倍,其次是罗坑渔业队码头超标1.17倍。 西江新会睦洲渡口所码头CO D cr含量超标,超标1.13倍。总氮以罗坑渔业队码头、锦江河恩城河段、水口河段、崖门大桥含量较大,分别超标0 .38倍、0 .26倍、0 .4倍、0 .21倍。 大沙河、大隆洞两大水库的水体质量总体继续保持良好,各监测指标含量均符合地表水Ⅰ、Ⅱ类标准。 海水质量 ●去年江门近岸海域水质状况一般,无机氮和化学需氧量污染明显加重。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和化学需氧量。 ●黄茅海、镇海湾、广海湾等近岸海域均受到较严重的无机氮污染。 入海污染源 入海污染源排污状况有所改善。陆源入海污染状况得到较有效控制,入海排污口有92 .9%项次监测指标为达标排放,入海河口环境质量满足该海域功能区水质要求。陆源入海排污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 海洋功能区 ●海水浴场、海洋自然保护区等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功能区要求。 ●上川贝类养殖区、上川网箱养殖区综合环境质量等级为优良;镇海湾养殖区综合环境质量等级为较好。市民食海鲜大可放心。 ●川岛飞沙滩海水浴场环境质量等级评定为优良,健康指数96,不适宜游泳的原因是风浪较大和天气不佳。江门市海水浴场已连续三年健康指数评价等级为优。 ●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与总体海水质量一样,无机氮含量超标比较明显。 海洋灾害 2013年,江门市所辖海域未发生“赤潮”、溢油等重大海洋灾害事件。在台风灾害方面,受到第11号强台风“尤特”的影响,沿海地区水产养殖受灾面积3 .26千公顷,无发生人员伤亡情况。 渔业环境 ●江门市渔业水域总体环境状况基本满足渔业水质要求,水库水质保持良好。主要养殖区(基地)水质符合标准,未发现有使用违禁渔药现象。 ●2013年江门市水产品总产量72.75万吨,较之2012年的71.2万吨略升,不过占全省总产量由前年的9.1%降到8.98%。 【关键字】:海洋 渔业 环境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