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对虾养殖需要系统理念

2014-7-7 07:36| 发布者: syusuke| 查看: 23396| 评论: 0|来自: 《水产前沿》

摘要: 近年来,对虾养殖中病害的影响日益凸显。有传统的白斑、红体,也有目前猖獗的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EMS和白便等疾病。日益发展的养殖技术如何把控逐渐恶化的养殖环境成为一个难题。

检查对虾吃料和生长情况


  
  对虾养殖过程中打样称重

  文/ 广东粤海饲料集团有限公司 李小銮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近年来,对虾养殖中病害的影响日益凸显。有传统的白斑、红体,也有目前猖獗的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EMS和白便等疾病。日益发展的养殖技术如何把控逐渐恶化的养殖环境成为一个难题。
  
  现有对虾养殖部分环节的关键技术(消毒、肥水、藻相控制和改底等)已经非常高,并有能力去处理相关各环节的具体问题。所以我们短时间内能够寻找到解决养殖客观因素恶化的有效方式,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合理整合和优化现有关键环节的养殖技术。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需要在现有养殖技术中,引入系统理念。所谓养殖系统理念,就是在养殖过程中让所应用的产品或操作模式系统化、可持续化,以达到其应有的成效,合理有效的排列组合和优化也是一种创新。
  
  饲料投喂及增氧是对虾养殖工作中的主要工作,其操作技术如何将直接影响对虾产量和成本。合理有效的系统化改善会让两者的操作更有效与高效。下面就具体阐述一下饲料投喂及增氧环节的系统理念化。
  
  一、饲料投喂系统理念
  
  饲料投喂是整个对虾养殖的主要工作之一。系统性操作该工作的目的是按照对虾生长的生理特点,及时准确的为对虾提供当前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和足够数量,以便对虾能正常健康快速的生长。饲料必须根据对虾各生长环节对营养不同需求而有所差别,一般情况,大家都知道什么时期用哪种具体型号饲料。这里主要介绍不同造虾苗养殖“过料”阶段饲料投喂的处理方式。
  
  年初首造,由于做好了前期消毒肥水工作,对虾有了一定的鲜活饵料。所以此造“过料”主要目的就是让对虾适应配合饲料,实施时间也可以稍晚一点(放苗7-10天左右)。根据塘体条件可以选择虾片+开口配合饵料,或单独开口配合饵料进行初次的“过料”。开口配合饵料有三个特点,一是其中有部分天然饵料,有利于虾苗适应该饵料;二是其基本不含虾苗(生理发育尚不健全,消化能力有限)难于消化吸收的成分;三是其含有提高虾苗免疫力的成分,弥补虾苗不完善的免疫系统。投喂要经过5-10天,逐步增加投喂量(1斤/10万尾苗-2斤/10万尾苗),让虾苗逐渐适应和利用开口配合饵料。
  
  中晚造虾苗阶段养殖“过料”稍微有所不同。该时期,底质营养素释放缓慢,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培养需要时间较长。所以,虾片或开口配合饵料的投喂要提前(放苗后1天左右即可投喂),投喂量也要适当加大(1.5斤/10万尾苗)。投喂不但要让对虾适应和利用配合饲料,还要及时为虾苗弥补饵料不足。
  
  由开口饵料转为人工配合饵料后,根据情况进行苗料到0#,以及1#、2#、2L#、3#等系列配合饲料的转料。这些环节大家已经基本熟知,不做赘述。但有三点需要详细阐述一下。
  
  1、每种型号饲料转料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两种型号饲料的叠加饲喂,为对虾提供适应的时间。
  
  2、2L#号料投喂要足量,此时是对虾生长的旺盛期,是有效增加对虾产量的重要时期。但增加投喂量的操作方式要注意,禁止过度加大每次投喂量而出现饲料溶解浪费,主要是增加投喂次数。增加投喂次数有两个好处:首先是保证每尾虾能在饥饿时随时有饲料摄食;再者是给对虾一定的消化吸收时间,缩短了“空腹”时间。
  
  3、后期投饵率要严格控制(3%以内)。原因是通过前面长时间的养殖,池塘负重很大(残饵、粪便、死藻及有机物分解次生物等),要严格控制和减少池塘负重的增加速度,确保养殖顺利成功。

  
  每个时期的投料工作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如前期的健康,中期的生长以及后期的有效利用率等。而每个时期与相邻时期也存在着较为深刻的连带关系,系统化理念的引入会让整个投饲工作更具成效。
  
  二、增氧系统理念
  
  增氧是对虾高密度精养中必须的环节,其可称为对虾生存的命脉。系统性增氧的目的就是根据对虾生长时期和整个池塘的载虾量合理增氧,长期持续补充天然及光合作用无法满足的溶氧需求。
  
  增氧就是增加水体溶氧,但是根据其操作机械的不同,有上下层水体交换、池塘污物聚集等多种功能。我们在养殖过程中也在很好的利用增氧的其它作用,如协助药物泼洒、排污等。水车式增氧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能有效引导对虾在水体中立体分布,起到疏散对虾、防止局部过密缺氧偷死情况,以便达到增产的作用。其作用原理是:对虾在无水流情况下一般是附底或池壁,高密度养殖很容易出现局部缺氧(尤其是后期)、非疾病性偷死;水车式增氧机开启后,水体形成封闭持续水流,对虾会逆水悬浮于水体中,呈现立体分布,这时对虾密度均匀,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局部缺氧情况发生,达到保产、增产效果。
  
  下面按照对虾养殖过程,阐述一下系统性增氧操作模式,首先是在不考虑天气等突发因素下的操作模式。
  
  前期水体中对虾及其它生物需氧量较小,增氧机不用长时间开,这个时期使用增氧机的环节有以下几个(整体看,1天开机约4-5个小时,开机2-3次)。
  
  1、进水后二次消毒时要开增氧机(大概开5-10个小时),进行上下层水体交换,使整个水体有效消毒,并且及时排出因氧化或其它作用产生的有害气体。
  
  2、放苗前要开增氧机(大概开3-4个小时),使水体溶氧充沛,以便维持放苗后一段时间无增氧条件下的氧气供应。
  
  3、投喂饲料1-2个小时后(大概开2-4个小时),及时为水体增加溶氧。
  
  4、投放有益活菌后要开足增氧机,充分进行上下水体的交换,让活菌尽快进入底部环境,增加底部溶氧以满足活菌需求。
  
  5、藻类生长前期,中午前后开启增氧机,有效促进藻类光合作用和藻类生长。
  
  中期(投喂2#饲料后)对虾身体较大,生长迅速,耗氧增多,要及时增加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和次数(整体看,1天开机6-10小时,开机3-4次)。尤其是凌晨,一定要注意巡塘观察,及时开启增氧机增氧,防止缺氧。但是投料和对虾摄食时(投料后0.5-1个小时)尽量不要开增氧机,以免对虾遇水流逆行而无暇摄食。
  
  后期(投喂3#饲料后)整个池塘的载虾量和其它生物总量都是最多的时候,底质中细菌和有机物的耗氧量也是最大的。所以一般情况下至少要开一半数量的增氧机、甚至全开。以上所指均为水车式增氧机,根据池塘条件还可以搭配射流式增氧机或纳米增氧系统,以保证水体各个部分溶氧都充足。
  
  阴天、下雨、施药或其它非正常情况下的增氧操作,主要是长时间不间断开启增氧机,防止对虾免疫力低下时缺氧。
  
  养殖成功,科学投喂饲料和增氧缺一不可,引入系统化理念将增加养殖成功的砝码。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转载请说明出处《水产前沿》杂志 www.fishfirst.cn ,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谢谢合作。

       【关键字】:对虾  饲料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