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水产频道 罗丹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我是很反对用乳酸菌拌料。”“我没有用过,但有用酵母菌拌料。”“我一直都有用乳酸菌拌料,并没有出什么问题。”7月30日,由中国水产频道主办,珠海大海水产饲料有限公司赞助的中国水产频道虾友会第二期走进了对虾养殖重镇广东台山,在台山北陡那琴如期召开,会议特别邀请了水处理方面的高手邱永广和中国水产频道版主、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廖国礼与来自台山、中山、珠海近三十位虾友齐聚一堂,共聊养虾,分享心得。 会上,邱永广分享了他对今年养虾过程中关于解毒的经验与总结。邱永广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之前一直从事水处理方面工作,偶然机会接触水产后十分热爱,“深陷”其中,是典型的理论+实践派,目前是多家对虾养殖场的技术顾问,管理面积近2000亩,人称“邱工”。“今年我们遇到的问题是虾到了50天之后,吃料开始变得不正常,怎么都加不上料,有的反而掉料。”他分析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他们一直使用乳酸菌拌料,且到中期每天每餐每亩使用2瓶,加上经常使用解毒产品解毒,用量过大造成池塘游离酸堆积所致。“国外解毒是针对碱性环境,用酸来中和,但最低的pH值不能低于6.8,游离酸不超过1.5%。但国内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邱工直言,“国内产品pH只有4.8,或者5点多,游离酸超过10%,长期使用导致虾肠道变薄,影响饲料消化吸收。”经历此次问题后,邱工认为解毒无需天天解,应把握原则,一般消毒之后才解毒,解毒之后5小时用石灰来中和游离酸即可。 网络名人、中国水产频道版主——珠江水产研究所廖国礼也分享了他去年以来总结的珠三角土塘菌藻平衡的养殖方式。“目前珠三角土塘养虾主要遇到底、水和管理三方面的问题。”廖国礼提到。从底放面考虑,他认为珠三角地区主要是硫酸根土壤,在有盐度的土塘中碳酸氢根无法溶解进去,意味着有效碱度不够,池塘容易倒藻,菌藻不平衡。其次珠三角地区多数喜欢放草鱼,底层鱼不足,对池底的搅动不够;还有土塘面积大,但设施投入不足,容易缺氧。水方面存在着水源差、水源处理不力、水面鱼不足、碳酸碱度不足、容易倒藻、蓝藻多等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他提出从水体有益菌藻培养、水体原生动物合理数量布置、肠道微生物调控三方面的操作来实现菌藻平衡。(具体操作详见图文报道:http://www.fishfirst.cn/thread-30762-1-1.html) 会后,廖国礼和虾友继续探讨中 互动交流环节,对于使用乳酸菌拌料方式,现场的虾友如前文所述观点不一,但也无定论。“我是认为乳酸菌拌料不是不可以,是不能过量。”台山养虾大户罗本茂说,“使用乳酸菌拌料,对虾上料很快,适度的用还是可以,但这个度是多少,我也还不清楚。养虾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