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海洋大学 何杰供稿 图/江苏省金坛市水产站 张金彪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年养殖产量在70万吨左右,产值超过400亿元,我国河蟹养殖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其养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其中江苏、安徽、湖北三省的河蟹养殖产量和产值分别居于全国三甲。经过近20年的发展,华东各地因地制宜,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成蟹池塘养殖模式,如高淳模式、金坛模式、昆山模式、泗洪模式等,这对于推动我国河蟹养殖业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总结和提升华东地区成蟹池塘养殖中的先进技术和典型模式,进一步了解和梳理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上海海洋大学和《水产前沿》杂志社联合组织“华东地区成蟹养殖模式和饵料使用情况”的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组将陆续对江苏金坛、江苏溧阳、江苏高淳、江苏昆山、江苏泗洪、江苏兴化、安徽当涂、安徽安庆、湖北洪湖、湖北鄂州等地进行广泛调研,以总结和分析我国河蟹池塘养殖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 8月20-22日,调研组在上海海洋大学吴旭干副教授的带领下对常州市成蟹养殖模式和饵料使用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首先同常州市水产系统的骨干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了解了常州市河蟹养殖现状、存在问题和科技需求等,随后实地察看几种典型的成蟹养殖模,和一些养殖户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发现常州市河蟹池塘养殖特色鲜明 —“养殖密度高、成蟹产量高、成蟹规格大、投入成本高、经济效高”,简称“155”河蟹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亩产河蟹100公斤,青虾50公斤或青虾30公斤、塘鳢20公斤,亩效益5000元以上),该地已经形成了以“水草种植、螺蛳投放、微孔增氧、多品种混养、水质调控、饵料投喂”为核心的养殖技术体系。调研中也发现,这种高产高效养殖模式,也存在“饵料成本投入大、对自然资源依赖强、河蟹上市时间过分集中”等问题,如每亩需要投放螺蛳1000斤以上,饵料投喂以冰冻野杂鱼为主,因此,这种养殖模式还存在较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图1 调研组与养殖户合影 图2 调研组正在蟹塘上调研 图3 调研组和养殖户座谈 图4 大量河蟹在水草上蜕壳的壮观场面 (白天可见河蟹正在水草中蜕壳,可见河蟹密度高)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