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反思养殖中的西方科学

2014-10-1 09:08| 发布者: 一片云| 查看: 8958| 评论: 5|来自: 《水产前沿》

摘要: 现状来看,西方科学似乎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水产养殖业面临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下国内水产养殖业中的前沿理念和防病思路有些偏向于西方科学,但现状来看,西方科学似乎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水产养殖业面临的问题 ...
       文/《水产前沿》 唐东东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现状来看,西方科学似乎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水产养殖业面临的问题。
  
  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下国内水产养殖业中的前沿理念和防病思路有些偏向于西方科学,但现状来看,西方科学似乎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水产养殖业面临的问题。
  
  先说对养殖模式的设计上,以SPF无特定病原的养殖理念为例,这在西方养殖国家非常主流也很具有代表性,其用意包含两方面,一是养殖体无特定病原,二是养殖环境无特定病原,所以西方国家非常强调SPF苗种、可控和设施渔业。简单而言,就是力求有一个更可控的养殖过程,通过过程把控来水到渠成地实现好的结果。基于这种理念,回看国内,我们设计了工厂化养殖、高位池养殖等等新型模式。但众所周知,自然界水体中本身就带有病原,而水体是流动的,也就是说区域的病原群体可能会不断变化。此时要达成SPF理念,需要不断花大力气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这意味着投入,意味着成本。对于仍以低附加值的四大家鱼为主要养殖对象的中国水产养殖业而言,SPF理念无疑是不切实际的,从目前工厂化养殖模式在国内的推广普及程度也可看出一些端倪。
  
  抗生素是西方医学中赖以治疗疾病的看家猛将,但养殖病害肆意的当下,以往沿用西学中抗生素的消杀防治理论似乎走向了死胡同。抗生素以擅长杀灭细菌而闻名于世,但其没有甄别细菌的能力。使用抗生素防治疾病的同时,往往会破坏养殖体内的有益菌群。在抗生素的刺激之下,致病细菌迅速产生耐药性,使得抗生素减效直至失效,与此同时致病细菌加速升级换代变异。具有耐药性的病菌产生后,就需要研发更具杀伤力的抗生素,然后对养殖体的损伤就越严重,养殖体更容易患病。最终,毫无疑问使用抗生素防控疾病的思路会陷入彻底的死循环。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寻求自然疗法,也就是尽可能地通过发掘自然界原本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生物对立性来解决现有问题,是不错的思路。这已经开始被广泛探索和应用,如混养模式的设计,“生物絮团”技术、EM技术等疾病防控方式的开发,更遵循自然规律,符合自然哲学。
  
  人类对生存的环境(大气环境)比较了解,所以可以对环境作出一些改造来适应自身需求,但相比之下对于水环境下的生物世界知之甚少(还存在地域差别),此时如何来谈改造?或许,顺应水世界规律的方式更为适合。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转载请说明出处《水产前沿》杂志 www.fishfirst.cn ,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谢谢合作。
 
  【关键字】:科学  西方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my_chb 2014-10-6 22:21
技术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实现特定目的
引用 闪亮的鱼 2014-10-2 10:50
观念有些牵强,西方国家对待科学要严谨很多,中国国内创新和模仿以及投机性,导致很多环节失控。还是需要认真仔细的学习科学的。不能臆测。
引用 胡路怡 2014-10-1 09:46
除了混养方式外,生物絮凝、益生菌等都是西方发明的产物。我们沿袭了很多台湾的养殖,也引进了国外的模式,不是说中国人创新能力差,归根结底,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到位,导致很多创意创新被扼杀在摇篮阶段。
引用 胡路怡 2014-10-1 09:43
抗生素并不是西方所推崇的,抗生素导致的“超级细菌”问题美国人早已意识到了。美国允许使用的兽药抗生素只有三种,并且对抗生素的降解周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为这一点我们国家尚无明确法律规定,所以才会出现我们 ...
引用 胡路怡 2014-10-1 09:37
我们学习西方养殖方式时只学到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即最先进的循环系统,但循环系统并不代表美国的主流养殖模式。技术的进步是要逐步累积的,一下子从土塘跳跃到循环系统如同直接把自行车改装升级成汽车,很多问题必 ...

查看全部评论(5)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