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日前,“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启动暨院士专家研讨活动在江苏苏州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麦康森以及渔业各研究领域的专家代表参加了研讨,为“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和今后一段时期渔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唐启升院士建议,要像设定耕地保护红线一样,设置水产养殖面积最小保障线,以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积极挖掘水产养殖潜力,促进海水养殖向20米~30米等深线外发展;科学规划养殖业发展,构建现代水产养殖生产体系。在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对近海渔业、远洋渔业和极地渔业发展都要开展研究,尤其是作为第二远洋渔业的极地渔业。 麦康森院士认为,开展“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既要对以往的问题进行分析,又要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找出“十三五”渔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引领渔业向健康、持续、优质、安全方向发展。同时,开展对渔船柴油补贴政策、增殖放流以及人工鱼礁建设等问题的研究,通过编制渔业科技规划去引导产业发展,解决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浙江海洋学院副院长徐汉祥表示,科技创新要坚持可持续性,成果转化也要落地,不能走短平快的路。要加强渔业科技基础性工作,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产卵场重构、限额捕捞、渔具及渔具标准、渔业增殖放流效果评价、平台养殖、大水体养殖等研究,为近海捕捞管理、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徐皓表示,渔业科技发展规划要围绕渔业发展规划编制。对于海洋捕捞业,要研究生计渔业问题,使渔民成为真正的渔民,近海捕捞的生计渔业也可以包括休闲渔业,通过管控的捕捞渔业加上休闲渔业,改变现在沿海捕捞业的现状;对于海水养殖业,除传统的池塘养殖和现代化的工厂化养殖外,还要对海上网箱养殖、海上养殖平台进行研究,研发大型的适应海上工业化养殖的海洋养殖平台,为转变海水养殖业发展方式提供支撑。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薛长湖说,当前渔业是数量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的一个层面是如何让这些养殖的品种或者远洋的品种能大幅升值,提高加工业比重。建议“十三五”规划中应更多体现加工流通的作用;渔业应关注营养目标,不能只是提供蛋白质,要从数量向质量转变。生物加工、标准化加工、即食加工、营养化加工、船上加工,是未来渔业发展加工产业的重点,是与整个远洋渔业和养殖产业配套,与“十三五“渔业发展配套的技术产业。 【关键字】:养殖品种 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