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从青岛高端养鱼论坛看水产行业未来发展

2014-10-17 10:46| 发布者: syusuke| 查看: 50366|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2014年10月16日,“中国高端养鱼模式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科技论坛在青岛黄海饭店会议中心隆重举办,本次论坛有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国家 ...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以鱼类为先导的水产养殖业,如何顺应改革大潮,走出传统围谷,向现代化方向高速迈进,无疑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历史性选择。2014年10月16日,“中国高端养鱼模式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科技论坛在青岛黄海饭店会议中心隆重举办,本次论坛有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国家鲆鲽类、大宗淡水鱼、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及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承办。本次论坛共有5个主题报告和17个专题报告,深入探讨了现代高新技术集成、高端养殖系统配套组装、养殖模式全面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技术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同步发展,以及解决与之相匹配的重大策略与战略问题,对构建国产化高端养殖工程体系、提升养殖工业化水准和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将产生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约350名专家、教授、企业家参与了本次科技论坛。会议直播请点击:http://www.fishfirst.cn/thread-32466-1-1.html
  
  本次科技论坛为了夯实水产养殖业的工业化基础,将围绕水产种业、营养饲料、疾病防控、环境优化、加工与质量安全、营销与物流,以及产业经济等领域开展研讨,高度强调材料科学、电信技术、物联网智能化管理等现代高新技术与养殖技术的深层次融合,紧密依靠政产学研的通力合作和龙头企业的引领、集成和示范,将陆基和海基主产业,打造成为全新概念的、符合国情的、工业化形态的主导模式,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推进我国的鱼类养殖由一产向二产、由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的高端产业模式转变。
  
  雷霁霖:我们都是鱼类养殖的“追梦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报告开始前如此评价此次论坛“论坛是思维和智力汇聚的平台,也是信息交流的平台,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这一次科技论坛,把我们高端养鱼模式构建往前推一把,把我们国家的水产养殖业推到工业化水平。”他强调工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石,也是各行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受环境、资源、人口的刚性约束,鱼类养殖走高端发展模式,由一产上升为二产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的鱼类养殖从古老的农耕时代就已出现,但是一直到范蠡之后才出现养殖技术,20世纪中叶出现网箱养殖,最近出现海洋文明,雷霁霖总结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强大的推动力。”据雷霁霖介绍,欧洲对循环水模式的研究比中国开始的早,淡水品种中的欧洲鲶、鳗鲡和虹鳟以及海水品种中的三文鱼、大菱鲆、海鲈、舌鳎均已实现循环水养殖,对比之下,因为依托于现代工业、集成理化、生物、建筑等多项技术于一体,我国的循环水养殖开展虽然比较晚,依旧能够成为当前养殖产业最具活力的一只新生力量,而受到业界的特别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的600多万㎡的工厂化养殖面积中,提升至工业化全循环+半循环的面积约占总量的15%。
  
  雷霁霖强调,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提升的大视野考虑,当前大力构筑水产养殖的高端产业,对保障供给、优化环境推进生产十分重要。据FAO发表的统计数字表明,工厂化养殖系统已为全世界生产了74%的鸡肉、50%的猪肉、43%的牛肉和68%的鸡肉,而工厂化生产的鱼类仅占总产量的1%,贡献率相形见绌。“未来工业化养鱼的发展潜力巨大,推进高端产业,已经时不我待,更需要加速推进装备先进、节能节地、技术精准、环境可控、管理高效的高端养鱼模式。”
  
  具体到欧洲和中国循环水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技术要求,雷霁霖分析认为,中国自行研制的时间较晚、基础差,例如系统工程设计不够成熟,集成、配套、组装国产化的标准型模式较少;精准化的水处理技术和智能化的管理技术缺乏;研制集成生物学研究不足等四点都限制了中国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发展,但是雷霁霖对我国工业化循环水高端养殖模式的未来充满希望,并预测在5-10年内,我国的水产养殖产量仍将居于世界首位,海淡水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将成为企业家的首选,在龙头企业家的引领下其发展步入快车道。“到2020年,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年产量将于现在的120万吨提升至160万吨以上,工业化养殖的贡献率将达30%;至2030年,总产量将达300万吨,工业化养殖将达100万吨以上。”雷霁霖将参会水产人都亲切地称为水产养殖的“追梦人!”
  
  林浩然: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水产养殖业建设的重要动力和保证

  
  针对于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中国工程院林浩然院士指出,以鱼类养殖为先导的水产养殖业,必须顺应改革大潮的推动,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水产养殖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而水产养殖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和关键技术之一便是构建现代化的水产种业。
  
  “我国不仅是世界渔业生产大国,也是世界渔业科技大国,但还不是渔业科技强国。”林浩然强调水产行业还需要向以下四个方面努力:1、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积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2、面向养殖产业需求,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研究;3、采取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加快养殖鱼类苗种繁育科技创新平台和苗种繁育现代化技术体系示范基地的建设。4、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造就一批现代养殖鱼类苗种繁育龙头企业。
  
  麦康森:鱼粉、鱼油的供需矛盾是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主要动力

  
  我们国家的饲料总量从1991年的75万吨到2013年的1900万吨,增长了25倍,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65%。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院士分析,我国饲料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但是到现在饲料的普及率还不高,“我们国家至今没有一种水产动物的营养需要参数是完整的,而且特定生长阶段和生产过程的营养需求的评估更是鲜见。”
  
  据统计,中国目前的鱼粉、鱼油、大豆几乎80%都要靠进口,如果哪天美国不出口大豆,会对中国的饲料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打击。麦康森强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鱼粉消费国,“我们在浪费鱼粉。”目前对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主要动力是鱼粉、鱼油的供需矛盾,麦康森表示,“中国鱼粉的利用率一直在不断提高,而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浙江大学副校长朱军着重介绍了动物复杂性状关联分析及其应用,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徐皓研究员则认为对于如何构建工业化水产养殖系统,需要针对品种、运用生物学、生态学、工程学原理,进行专业化系统构建,然后在完善养殖工艺和先进的设施装备。



         会议直播请点击:http://www.fishfirst.cn/thread-32466-1-1.html

         【关键字】:高端养育  林浩然  雷霁霖  麦康森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