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国水产频道 杨明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10月26日,珠海海为饲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为”)召开客户交流会,约50余名经销商和重点养殖户参加了此次会议,海为内务总经理刘春、销售总经理刘英杰、特种水产研究所配方师金国雄依次就公司的发展状况、目标规划以及今年的出鱼效果作了汇报,并由通威股份水产技术总监张璐做总结发言。 刘春:加大技术投入 保障产品质量 刘春就去年七月份至今海为发生的新变化给大家作了汇报:海为目前有两条膨化料生产线,预留一条生产线,近期生产能力可达350-400吨/天。自去年年底至今,公司在技术改造方面已投入近400万元,今年将再次投入1000万元,目前改造方案已通过总部批准。此外,公司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有着严格的标准,检测设备和技术支持与集团共享。以今年1-9月份的品控数据为例,海鲈料的粗蛋白变异系数为1.41(行业均值2.98),水分变异系数为7.78(行业均值7.85),保持了良好的产品稳定性。 刘英杰:尊重行业的市场操作习惯 刘英杰在报告中分析了目前海鲈养殖的行业现状,介绍了海为当前的经营状况和明年的发展目标。面对目前行业内严重赊销的现象,刘英杰称海为会充分尊重当前行业已经形成的操作方式和资金运作习惯,兼顾人情、灵活性、诚信度等,会充分考虑海鲈养殖的季节性等因素,保证资金顺畅。谈及海为今后的发展时,刘英杰称,短期目标要做到尾批鱼及过冬鱼出鱼效果领先,长期目标是成为珠海市场海水鱼料的第一品牌,占有率做到市场前列。在通威集团,海为要成为海水鱼料的一面旗帜。 金国雄:今年的出鱼数据不输给任何竞争对手 金国雄根据海为今年头批鱼的出鱼数据向大家介绍了海为海鲈料的特点和优势。在海为加入通威股份前期面临了很大的困难,经营不畅,产品质量难以保证。2013年7月通威股份全资收购珠海海为之后,通威水产技术体系迅速与海为公司对接,全面调整海水鱼饲料配方和预混料,通过优化配方结构,协调原料采购和生产监控,市场跟踪打样,竞争产品检测对比,确保养殖效果,珠海海为海水鱼料养殖效果稳步提升。2014年20余塘头批出鱼数据达到平均30.99斤鱼/包料,这是海为一直高度专注于产品质量的结果。金国雄指出,“海为也在饲料之外下功夫”,结合通威的365健康养殖模式、增加池塘底排污和投饵区溶氧至少可使每包料多长半斤到1斤鱼,莲溪地区的数据就是很好的证明(如下表)。 表1. 海为用户头批鱼的出鱼效果 张璐:不求量最大,但求质更优 会议最后,张璐根据自己八年多的从业经历与大家分享了珠海海水料市场的变迁和发展过程。他指出,海为能在90%的市场淘汰率下生存下来取得如此大的进步,离不开集团和各位客户的支持,“今年是海为做海鲈料的第二年,我觉得海为的短期目标不必追求销量达到多大,只要保证品质更好。同时,在过去的一年里,集团特种水产研究所对海鲈各个规格的营养需求有了更深入的研究,这对今后海鲈料尤其是越冬料的配方和投入重点有了更好的借鉴。” 张璐在分析了当前鱼粉等饲料原料行情后指出,从以前的每包料出鱼23-24斤到现在的31-32斤,养殖效果已经没有大幅提升空间,现在各大饲料厂的利润空间已经很低,即使再大力投入,效益方面的提高也难以弥补成本的投入,这就要求大家在饲料之外多做工作,比如利用科学养殖模式和先进的渔机设备,接下来通威股份会充分利用这一方面的技术储备优势,把“底排污”、“均衡增氧”、“精准投喂”、“底改机”等技术推广到珠海海水鱼市场,争取让养殖户获得更大的综合效益。 中国水产频道(www.fishfirst.cn)独家报道,转载请说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谢谢合作。 【关键字】:通威 水产饲料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