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虾病常态化 台山市场渐转变

2014-12-22 09:20| 发布者: syusuke| 查看: 9589|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江门台山素来是珠三角地区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重镇,不过近两年当地对虾养殖现状不容乐观。广海镇是台山对虾养殖最集中的地方,约有10万亩,是台山对虾养殖的观察窗口。病害的常态化,直接导致台山地区对虾养殖模式的转 ...
  文/图 《水产前沿》 郭赛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江门台山素来是珠三角地区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重镇,不过近两年当地对虾养殖现状不容乐观。广海镇是台山对虾养殖最集中的地方,约有10万亩,是台山对虾养殖的观察窗口。“丝毫不夸张地说,今年广海镇养虾百分之百发病。”江门粤海饲料有限公司(简称“江门粤海”)负责广海镇市场的曾志科表示。病害的常态化,直接导致台山地区对虾养殖模式的转变。
  
  套养成对虾养殖主流
  
  据江门粤海服务经理陈光立介绍,江门台山地区南美白对虾主要的养殖模式为“埃及塘虱+对虾”或“草鱼+对虾”的土塘套养模式,统称“埃及草鱼套养模式”。在此类套养模式下,江门粤海台山片区经理郑观晓表示,今年上半年对虾养殖平均亩产比2013年高,基本能够达到350-450斤/亩,下半年则转而下降,落到平均100-200斤/亩。养殖效果的不稳定及差强人意,曾志科预估今年台山地区对虾养殖亏本的比例可能有7成左右。
  
  台山地区对虾养殖户中90%以上仍为浙江人,近几年受养成率低致亏损影响,陆续有人撤离对虾养殖业,并显著的体现在台山地区塘租的直线下滑上。“2010年和2011年是台山地区塘租最高的时期,其价格一度炒到3500-5000元/亩,现在价格跌落在800-1200元/亩,过去常见的1500-2000元/亩左右的池塘已难以在市场寻租。”陈光立表示。
  
  目前,台山地区对虾养殖面积约17万亩,其中高位池养殖面积约3000亩,陈光立称从2012年对虾难养后,台山地区的土塘套养模式便渐成主流。至于珠三角地区热衷的冬棚虾养殖,在台山地区比较少见,陈光立认为是养殖风险较高和投入成本较大的原因。“如果想要搭建冬棚,则需要多加3500-4000元/亩的棚架及人工费用,合计塘租总价超5000元/亩。除此之外,冬季浙江人需要回家过年和融资,以及台山地处沿海,风大等自然因素也是台山没什么人养冬棚虾的原因。”陈光立说。
  
  投苗量增倍争取产量
  
  李锦辉在广海镇风火角养虾超过十年,据他介绍,广海地区虾农的养殖心态从2013年开始出现改变,认为即使虾病严重,塘里的虾不一定全部死完,因此当地虾农在对虾发病的情况下也极少选择排塘。
  
  为了保证存活率,当地虾农多会在放苗时翻倍投苗。李锦辉就表示自己喜欢投放过量的虾苗,比如每亩投放7万尾,这样即便遭遇病害损失3万尾,最终如果有300斤的产出,李锦辉认为还是会有钱赚。“遇到病害,我一般会停料一周左右,让虾塘里混养的鱼把病虾吃掉,基本上一亩塘能剩下1万尾苗就能够挣钱。”李锦辉说。
  
  但总归虾农需要被动地等待运气和天气的双重利好,才可能有所盈利。李锦辉也认为单单养虾很难谋生。目前,台山地区有些养殖户计划转养其它养殖品种。陈光立认为可以试养生鱼、腊鱼(学名叫黄鳍鲷)、黄颡鱼、本地塘虱等品种。
  
  三大料企销量增长
  
  据陈光立介绍,粤海、恒兴、海大三大虾料企业的销量相加,约能够占据台山虾料市场份额的八成以上。
  
  “三者的市场份额每年都在变,但是变化的幅度不会特别大。”陈光立表示今年三大企业皆出现5-10%增量,而且是在不增加客户的情况下出现的。对于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陈光立分析认为上半年台山地区养殖产量同比增长是主要原因。
  
  “2013年台山全年平均亩产200-300斤/亩,2014年上半年达到300-450斤/亩,下半年则与2013年相近,总体来说饲料的产量也随之增加。”陈光立说。

          【关键字】:南美白对虾   对虾养殖模式   病害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