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媒体称中华鲟37年后或灭绝

2015-3-21 10:35| 发布者: 一片云| 查看: 9161| 评论: 0|来自: 中国江苏网

摘要: 九江水科所专家在观察受伤的野生中华鲟。专家说,现在是所有人都在会诊,但“病人”已奄奄一息。奇迹最终没有发生。连续两年的权威科考,没有发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的迹象。这一在地球上生活了1.5亿年的古老物种,可 ...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九江水科所专家在观察受伤的野生中华鲟。专家说,现在是所有人都在会诊,但“病人”已奄奄一息。
  
  奇迹最终没有发生。连续两年的权威科考,没有发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的迹象。这一在地球上生活了1.5亿年的古老物种,可能再过37年,就将在自然界消失。
  
  2015年2月3日,“后福”的新闻通气会在荆州太湖中华鲟繁育基地召开。
  
  4个月前,这条野生中华鲟被渔民误捕时,受伤严重。左侧鼻孔撕裂,头部和背部有4道裂口,腮部被渔网缠绕。如今它已全面康复。
  
  专家给它起名“后福”,寓意“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但是,这一在地球上生活了1.5亿年的古老物种,可能面临灭绝。
  
  2014年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3家国内权威科研机构的联合监测结果显示,整个产卵季未发现野生中华鲟自然繁殖。
  
  这也是第二年未发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的迹象。
  
  “这意味着未来最小的中华鲟可能就是2012年出生的。按照最保守估计,这批2012年的中华鲟最大能活40岁,也就是再过37年,整个物种就将在自然界消失。”上述机构的濒危鱼类保护组组长危起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今后如再难觅产卵迹象,后果不堪设想。
  
  “中华鲟正在遭遇生存危机。”危说。
  
  这是长江里的中国“国宝”。三十余年,三代科研人员的努力,却眼睁睁看着中华鲟到了今天的地步。
  
  “当初认为,中华鲟毕竟是和恐龙同个时期的物种,对于人类近些年的活动,它应该是有适应能力的。然而事实上,我们的估计过于乐观了。”上述水产研究所具体主持监测活动的指挥王成友感慨道。
  
  赌注
  
  2014年的监测活动开始前,王成友和危起伟打了个赌,赌能否寻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的迹象。王成友押宝“会有成果”。
  
  如果说2013年未产卵是因为水温升高所导致,那么,2014年产卵场的水温还正常些。这也是王成友的“筹码”。
  
  监测活动是在如今中华鲟唯一的自然产卵场葛洲坝下展开。
  
  这一古老物种是大型溯河洄游性鱼类,亿万年来,在夏季6、7月份,它们从太平洋回到长江口,溯流而上,在长江上游金沙江段产卵,然后游回大洋。据此前诸多媒体报道,在1980年代,长江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葛洲坝建成之后,便阻断了中华鲟通向产卵场的唯一通道。不过,专家们却意外发现了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游的水域产卵。

  【关键字】:中华鲟 灭绝 水产养殖网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