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沉痛悼念陈清潮先生

2015-4-8 08:00| 发布者: mandylayer| 查看: 35425|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陈清潮同志,海洋浮游动物学家,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4月3日,在广州不幸逝世,享年85岁。陈清潮同志告别仪式定于2015年4月8日(星期三)上午11:30分在广州殡仪馆青松厅举行。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陈清潮同志,海洋浮游动物学家,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4月3日,在广州不幸逝世,享年85岁。
  
  陈清潮同志告别仪式定于2015年4月8日(星期三)上午11:30分在广州殡仪馆青松厅举行。
  
  陈老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海洋浮游动物学家,是中国海浮游动物的活字典。他撰写的浮游动物专著启迪和教育出一批批我国优秀的浮游动物专家。他奠定了中国南海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他的离世是我国海洋界巨大的损失。愿陈老先生在另一个世界一切都好,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以下是2011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谭烨辉研究员于2011年对陈先生的简介,以供后辈学者发愤学习。
  
  半个世纪的追求——记海洋生物学家陈清潮
  
  这位年逾花甲的学者,看上去身体还十分健壮。炯炯双目闪烁着智慧之光。略带黝黑的脸庞看来像个“渔民”,是他四十年来在海上头顶烈日、脸迎热风、脚踏波涛的印记。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清潮。



  
  陈清潮,1932年8月4日生于福建省南安市。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他就一心扑在祖国的海洋科学事业上,并为之整整奋斗了40多年。在祖国的东海、黄海、渤海和南海,到处都有他的足迹,尤其是南海,从70年代到90年代,更是洒遍了他的汗水,倾尽了他的心血。从珠江口、南海中部、东北部、一直到南部,一个接一个的国家重点调查研究项目或与香港合作课题,都光荣的落在他的肩上。20多年来,他作为这些国家重点项目的总负责人,任重道远,先后几十个航次的出海调查,都是身体力行,亲临现场,与同志们共甘苦。他的辛勤劳动,终于结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硕果:三个项目先后分别获得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以及一个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此,1991年获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
  
  1954年8月,陈清潮大学毕业后,初在山东师范大学任教,1957年8月调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后,随即参加黄、东海海洋调查,渤、1958年参加全国海洋普查中的南海调查。陈清潮参加了多个学术团体,曾任中国海洋学会理事,中国甲壳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桡足类学会会员,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成员,国际海陆计划(LOICZ)中国组成员,国际对虾补充量研究中国组成员。1992年他被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心(IBC)列为20世纪有突出贡献的海洋学家。1980-1986年任中科院南海所副所长,主管科学研究工作。目前,他还受聘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分类、区系等三个专家委员会的委员。并担任多种学术刊物的编委。陈清潮还是一位积极的政治社会活动家,为广东省第六届人民代表,第七和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陈清潮主要从事海洋浮游动物、海洋生态和海洋水产养殖的研究。他熟悉并掌握各海区的浮游动物的种类。如果不告诉他在哪一海区采集的浮1游动物样品,经他鉴定可以指明样品是从哪一海区得到,这是他深刻了解各海区浮游动物分布规律而获得的。陈清潮近10多年来主持广东和华南沿海各省有关海洋成果评价鉴定几百项,尽管他已退休两年,几乎每个月会收到邀请信或聘书,大都是作为专家,参加成果评价,大型项目(人工鱼礁、跨海大桥、航道治理等)标书评议或成果鉴定、为科研成果应用和发展生产作出了自身的努力。
  
  作为一个从事海洋科学研究几十年的海洋生物学家,他对中国海域,尤其是对南海海域的海洋生物资源情况是十分了解的。“南海生物资他在源开发现状、潜力及今后发展对策”(1991)一文中对南海渔业生物资源、增养殖生物资源和药用海洋生物资源等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潜力都分别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在渔业生物资源方面,强调了合理开发利用,指出今后宜降低南海北部40米以浅海区渔业资源开发的承载力,保护幼鱼生长和群体补充。加强对现有渔船的改造,使能适应远、深海生产要求,逐步发展远洋渔业,与周边国家开展生产合作。还要注意南海诸岛、特别是南沙群岛水域的渔业生物资源的来发利用。在增养殖生物资源方面,指出闽粤桂三省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大、港湾多、浅海面积广,加上东沙、中沙、西沙和南沙群岛的礁、滩和沙洲,为发展增养殖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他认为,对已开发的产品应更好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综合效益;对未开发的生物品种要加速试验,逐步推广。必须加强基础性研究,如品种改良与引进、病害防除、养殖技术工艺的改进等。对濒危、珍稀品种要进行保护,如儒艮、海龟、海参、贝类等。在药用海洋生物资源方面,认为南海的药用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分布在南海诸岛的珊瑚、海绵、贝类和藻类,这些海洋生物都含有众多的特异代谢物质,可加快试验提取以供药用。南海的海蛇、河鲀,产量大,也能提供大量的药用物质。另外,他还指出,今后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培养,可产生新的可能有实用价值的物质或酶,这是一个开发利用海洋药用生物的重要方向。
  
  对陈清潮来说,他的卓越贡献应该是从70年代末期以来出色的完成了由他主持的南海三大调查研究项目。这三大项目都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或中科院重点调查研究课题,它们是:“南海中部海区综合调查”“南、海东北部海区综合调查”和“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综合科学考察”。这2三个研究项目都先后获得中科院的一等奖。
  
  40年来,特别是近20多年来,陈清潮为中国的海洋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海洋科学,特别是南海海洋科学的发展史上,陈清潮作为南海三大调查研究项目的主持者和三个中科院一等奖的第一获得者是功居至伟的。
  
  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陈清潮还十分注重培养年轻一代。他亲自培养了6名硕士研究生和指导2名博士生和数名年青科技人员。经他培养和指导的研究生和年青科技人员,部分已被晋升为研究员和副研究员。为了培养更多的海洋生物人才,他还多次被厦门水产学院和汕头大学聘为兼职教授,为两校的学生讲授海洋生态学等海洋专题课程。
  
  陈清潮已发表论文近20多篇,其中英文版论文20多篇篇,主编专著20部。近两年,虽然退休,但作为所返聘的专家,他完成了《华南沿岸的鱼类》第二集、《南海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国动物志《端足类》等专著,同时在2004年,发表包括第一作者的SCI的论文3篇。参加海峡两岸海洋生物物种名的同物异名校正工作。尽管陈清潮教授已退休,但似乎与退休之前工作更忙,每天正常上下班,晚上、节假日照常加班。现在他还有两卷动物志在待出版,作为第二负责人承担的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项目“珠江口海域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技术研究”正准备验收。同时还指导海洋生态学科组包括科研人员、研究生在内的人员的分类鉴定等科研工作,也帮助我所其他学科组一些研究课题进行浮游动物的分类鉴定。除了学术上的工作,由于在名义上,他已退休,所以他接受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的邀请也更多,如到中小学去做有关海洋生物的科普讲座,参加我所主办的科普活动,为参观我所的学生、社团做相关讲座。参加科普书籍的编写工作等。另一方面,他还是我所海洋生物标本馆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的顾问,为标本馆和多样性信息系统的工作给予了大量的指导。
  
  在政治上,作为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他自觉的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政、议政、咨询。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转载请说明出处《水产前沿》杂志 www.fishfirst.cn ,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谢谢合作。

      【关键字】:水产网 水产前沿 水产养殖网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