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20万斤鱼为何一夜之间死去?此前,多方有关人士猜测为缺氧浮头,也有部分人士认为是氨氮中毒,真相是否真的如此简单?经过对养殖池塘水质、进排水和死鱼进行现场调研、检测,并与养殖户座谈后,以通威高级技术顾问吴宗文为首的一行专家给出了权威答案。 这场悲剧本可以完全避免,却因种种原因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给广大养殖户敲响了警钟:提高科学养殖技能。 真相:“凶手”究竟是谁? 今日晚,通威高级技术顾问吴宗文老师和总部品牌管理中心、水产市场部相关人员对养殖池塘水质、进排水和死鱼进行现场调研、检测,以及与养殖户座谈后,分析:“缺氧和倒藻腐烂产生藻毒素等”是导致鱼死的根本原因。 分析如下: 1、2015年3月底到4月初,惠州地区气温达28-30度,由于强光高温倒藻,水体透明度由25-30厘米上升为60-70厘米,水体光合作用生物产氧量大大降低。同时,腐烂藻类分解耗氧量增加,并产生藻毒素,导致鱼类免疫、消化功能减弱; 2、4月7日16:00突降暴雨2小时,气温急剧下降到16度,上中下层水体温差产生密度流,打破正温层,导致池底沉积的鱼粪、残饵及缺氧水体等对流到上中层,有机物分解耗氧加剧水体进一步缺氧; 3、暴雨将集雨区生活污水等进入鱼塘,增加水位3厘米,加剧池塘水质进一步恶化; 4、前期池塘中投入10余袋鸡粪肥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超出水体自净能力; 综上所述,天灾与养殖方法落后,加之8-10号连续阴天和零星小雨,致使期间开启增氧机,投入葡萄糖500斤,食盐1200斤等急救措施也无济于事,仍然继续死鱼。 同时,专家团队第一时间为鱼塘给出了改进措施与建议: 1、兴建池塘底排污、湿地净化、鱼菜共生等节水循环设施,达零污染、零排放; 2、亩产2500-3000斤成鱼需配套复合增氧装置(微孔,水车,叶轮,泳浪增氧机等),每亩达1.5千瓦以上; 3、安装智能在线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合理增氧; 4、采用通威物理杀菌电化水处理技术,代替化学药品灭菌藻,有效防止药物残留,实现高效健康养殖,持续产出质量安全水产品。 预警:养殖户该如何防止悲剧重演? 春季养鱼隐患巨大, 多数养殖户在事故发生时,手足无措导致病急乱投医,从而延缓了救援措施的落实。究竟该如何做好有效防控? 通威专家指出,春季养鱼要注意几个环节: 1、春季低温、阴雨、低压天气较多,拉网捕鱼时要小心缺氧死鱼,最好选择在晴朗的天气进行; 2、春季气温反复,水温较低,要随时做好气温监控工作。温差巨大时,养殖户要提前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 3、在阴雨天气或者晚间要及时开增氧机增氧,促进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能正常转化为硝酸盐; 4、发现死鱼时,要及时在相关救助平台发布求助信息,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将死鱼捞出并深埋,不能乱丢,防止疫病扩散。 你认同通威的结论吧,欢迎大家讨论真实原因的讨论帖的链接吧:http://www.fishfirst.cn/thread-37158-1-1.html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