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现在中国农业产业结构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2015年养殖业逆转以往种植业产值高于养殖业形势。”厦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王志勇教授提出养殖业现状与前景。 鱼类养殖业作为中国养殖业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中国养殖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数据显示:2014年渔业总产量6461万吨,养殖总产量4762万吨,占总产量73.7%,鱼类养殖产量在2272万吨左右,占据57.2%,占农产品出口额40%以上。 基于全基因信息的鱼类遗传选育技术,使得其鱼类养殖产品结构上显多样化,多选择性,更符合养殖环境的多变性。另外,在产品性状上有很多符合养殖户养殖所求,品质上贴切消费者选择。鱼类技术发展突破细胞工程、性别控制、生殖调控等,培育出40新品种,开拓新的养殖品种,储备育种材料。其全基因技术大致可分四类,以应用产品说明:以“新吉福”罗非鱼、异育银鲫鱼我“中科3号”、大黄鱼“闽优1号”为例的选择育种,以尼奥罗非鱼、大棱鮃“鲁鮃1号”为例的杂种选育类,以湘云鲫、牙鮃“北鮃1号”等,以及性别控制等。 王志勇提到,优良品种是作为最核心贡献因素,是发展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养殖业的关键。对于养殖大农业贡献,遗传育种占有40%贡献比重,饲料占20%、疾病防治技术占有15%,生产管理占有20%,其它为额外因素。进行全基因选择是作为改变传统选择方法的局限性渠道,传统选择方法遗传性状低,难以度量,自身性状表达限制等。 王志勇提及全基因技术现阶段挑战,基因组图谱尚未完成,未知区域标记不能辅助分析,多方特征没有得到解决,一些重要特征难以衡量等,最后不可避免面临基因型 表现型分析成本高的问题。 中国水产频道(www.fishfirst.cn)独家报道,转载请说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谢谢合作。 【关键字】:全球水产养殖论坛 遗传选育 鱼类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