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全球水产养殖论坛纯干货速递

2015-5-25 09:02| 发布者: syusuke| 查看: 21580|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近年来,全球水产养殖产量逐年稳定增长同时,也面临着养殖模式创新、产品质量安全、资源和环境和谐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养殖水产品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国之一。在带动发展中国家创建负责 ...
  文/中国水产频道 邓汉文、孙旭东
  图/中国水产频道 张玉梅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近年来,全球水产养殖产量逐年稳定增长同时,也面临着养殖模式创新、产品质量安全、资源和环境和谐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养殖水产品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国之一。在带动发展中国家创建负责任的养殖发展模式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5月24日,以围绕“促进全球性交流合作,推动水产养殖可持续”这一主题展开对话的全球水产养殖论坛在厦门君泰酒店完满落幕。此次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广大从业人士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为产业吸纳先进理念,分享国际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搭建国际交流的有益平台,借此推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中国水产频道已将此次论坛全程图文直播,大家可以感受全球水产养殖论坛现场气氛!
  
论坛主持人: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崔和
  
同声翻译是论坛的亮点之一
  
茶歇期间部分嘉宾合影
  
  美国水产养殖产品进口监管措近视角
  
美国驻华使馆FDA办公室副主任 Patrick Bowen
  
  “2014年美国开通接近一百万条水产品进口途径。”美国驻华大使馆FDA办公室副主任 Patrick Bowen 先生提到,作为美国食品监管制度代言人,职责在保证美国消费者食品安全和致力打造全球食品安全链。
  
  美国水产品进口占有量的90%,亚洲地区供应全球89%的全球水产养殖产品,其中仅中国自己供应62%,包括对虾、罗非鱼、扇贝、牡蛎等多种水产品。Patrick Bowen 先生提到,近年美国拒绝进口大量亚洲国家水产品的理由以及比例:药物残留占据15%,卫生腐败问题占据45%,沙门氏菌占30%。这些不安全物质违反美国食品、药品化妆品法,而遭受扣留的水产品是由于使用没经允许的药品、硝基呋喃类药品居多。
  
  日本水产养殖与消费提倡“慢食品”
  
日本全国养殖鱼输出振兴协议会监事、日本株式会社Apro白石峻训
  
  “现在日本整体渔业正处于衰退现象。”日本全国养殖鱼输出振兴协议会监事、日本株式会社Apro白石峻训提及,以渤海湾渔场捕捞量为例,日本现在下降至100万吨左右,日本整体从业渔业工作人员至2013年出于历史最低,可工作渔船数量也在逐年下降,以三文鱼年产量为例就从20万吨锐减到10万吨,但相比挪威产量从150万吨增加到180万吨。 水产养殖产业增长率已经是IT产业的1.5倍,而日本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面对来自多方的挑战能否再一次成为日本水产王国之一,令人深思。
  
  如今全世界的水产养殖产业增长率已经是IT产业的1.5倍,而日本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面对来自多方的挑战能否再一次成为日本水产王国之一,令人深思。如今的日本水产养殖业面对产业的不断变化,理所当然的提出很多新颖前卫的理念与技术。“在鱼粉方面,日本捕上来的凤尾鱼不是直接加工成鱼粉而是采用先冰冻,之后在再处理时解冻并加入其他营养物质的方法。而在投放时,我司想出一个投放鱼粉的好方法,在船上先加工成软胶囊再投放,这样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白石峻训说。除此之外,日本水产在上市三个月之前是绝对不会投放抗生物药物之类的,这也是白石公司的一个重要理念。“就像温室蔬菜一样,鱼类也可以通过养殖鱼的饲料改变鱼的食用季节,改变鱼的食用季节也是现在我公司的一个重要技并,原本5月末并不是鱼的好的使用季节,但是我司培育出的鱼不仅鱼脂多,超过百分之20,而且在夏季鱼肉也不容易变色变臭,更重要的是epa dha的含量高,是普通的养殖鱼的2到3倍。”白石在展示日本养殖新成果时说。
  
  如今,日本水产养殖业正在在扩大养殖规模,但是销售鱼类的方式变化不大,因此白石表示,目前会把出货鱼的有价值部分分为八种出售,这样即方便后销售也方便后期餐厅料理。与日趋红火的快餐饮食文化相悖,白石在报告最后宣传到,鱼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因此应该提倡慢食品,用时间和精力去培育好鱼,用最好的养殖鱼去提供给消费者,长此以往也会将鱼文化发扬光大。
  
  加拿大生态可持续水产养殖
  
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养殖部主席 Cyr Couturier
  
  “加拿大冷水养殖总量很小但是在加拿大的消费市场贡献很大。而且现在产量正在逐步上升,比如三文鱼的出口额有5亿加元,占出口总额的70%左右。而且水产养殖方面条例和政策能得到政府的扶持,相信在未来可能产值会有成倍的增长。”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养殖部主席Cyr couturier 先生说到,现在主要出口市场有中国、美国、欧盟等,加拿大在水产品当中有很多认证,包括可追溯认证。加拿大的养殖户都掌握养殖物种的生物DNA,如此可以做到基因可追溯 。
  
  加拿大养殖技术技术方面,浮筏和网箱的运用比较多,大多数在海滩边养殖,生态养殖也得到大力开发。如监控机器人、远程操控、调控冰山等高科技技术在各类水产品饲养方面都得到很好地运用。最新的研究应用成果是将卫星工具应用于水产养殖生产、多营养级整合水产养殖模式、多层次鱼类饮食结构、陆基咸淡循环水养殖系统等。不过加拿大也面对严重的气候变化和病害问题,这一点需要多方继续努力去研究克服。
  
  加拿大的养殖业新进展集中更加关注环境友好型生产。基于市场需求,水产公司也相应推出很多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新技术。
  
  在2007年时,加拿大用基因技术创新培育出一种新品种亲鱼,口感好、肉质多等优点,对水产养殖业扩充产品结构、提供消费者更多选择等多方贡献。除此之外,饲料研究方面,有研究以鲜鱼为原料水产饲料的蛋白代替鱼粉在饲料中的使用,可以增加蛋白质和脂肪酸的含量。
  
  Howard Johnson :美国经济持续复苏 罗非鱼或将取得更大市场
  
  中国水产养殖业能否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并继续供应出口市场?全球水产品分析专家、前美国渔业年度报告主编Howard Johnson在会上提出疑问。2013年美国水产品进口量占总供应量91%,消费者水产品消费额达860亿美元,中国占总供应量23.5%,约575513吨,占总进口额15%,除来自中国进口二次加工产品外,中国从数量和质量晋级美国主要水产品供应商。
  
可持续渔业伙伴组织(SFP)国际项目总监 Howard Johnson
  
  中国对虾刚需冲击美国对虾市场,进口量锐减,相对罗非鱼方面,2001年进入美国水产消费市场逐渐迎合美国消费者消费习惯,取代印尼成为美国最大供应商。美国经济持续复苏,水产品需求增加成为水产经济可望性推测,罗非鱼需求将有更大市场。另外,鲶鱼、扇贝等优质养殖品种也同步迎合美国消费市场,逐步扩大消费市场份额。
  
  麦康森:开创没有抗生素的水产养殖时代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士 麦康森
  
  会上,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士麦康森作了题为《开创没有抗生素的水产养殖新时代》的报告。他提到“复旦大学预防医学研究公布2015年江浙1000名8至11岁儿童尿样的抗生素检出率将近60%”,抗生素使用已经脱离医学临床治疗的范畴,环境与食品已经成为抗生素危害人体健康主要途径。发展中国家水产养殖抗生素状况比发达国家严重,2011年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每顿水产品消耗1克抗生素,发展中国家消耗情况则高达的700倍。展望无抗生素水产养殖时代趋势,提出噬菌体特异性杀灭致病细菌,抑制弧菌染色体复制、非杀灭型抑制病原菌生长以及抑制毒力基因表达等无抗生素水产养殖代替策略。
  
  水产品养殖可追溯对于中国养殖业的启示
  
全球可追溯中心(GFTC)执行董事 Brian Sterling
  
  Brian Sterling提到水产品从养殖场一直到零售商存在一个价值链,价值链的特点包括协作、协商、合作、分裂,在价值链中,无论大小无论是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都能够从中受益,但是相比下游企企业,上游企业施行可追溯效益更明显。Brian Sterling对中国正在致力于水产可追溯的企业指出,态度决定了什么企业可以从可追溯体系中获得最多的价值,要明白可追溯的主要价值时降低成本和风险,而不是能够短期内收益增加,而且通过可追溯体系辨认产品的真伪比生产方式方法能更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最后,Brian Sterling呼吁政府部门加强目前的立法和法规并执行能产生预期结果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Brian Sterling表示一些非政府组织应该和行业合作来加强调查消费者表达的态度是否和其购买行为一致。“目标长远与脚踏实地是开展可追溯应该秉承的态度。”Brian Sterling说。
  
  淡水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 朱健
  
  “现在中国淡水渔业发展水平显着提高,很多方面得到验证”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朱健提到,1990年中国水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1990年至2000年间活获得产量增长的最高速度,往后每年增量持续平稳。2013年养殖产量为4541.68万吨,占据总量的73.58%,淡水养殖产量就达2802.43万吨,数据显示已达淡水产品产量92.39%。传统养殖业面临水资源问题,土地问题、劳动力问题以及环境问题,导致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制约着产业规模的稳步发展,同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同时困扰消费者,产业基础与生产效率后劲缺乏,现有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合适现代渔业发展需要,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健康养殖、高效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养殖产业生产体系是当下所望。
  
  朱健提到:“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需要多方面着手。”开发优良养殖对象,良种优化养殖对象,饲养优势养殖品种,例如:鲤鱼品种改良,罗非鱼品种引入在支撑产业产品架构,支撑产业持续发展起到明显实例作用。现在罗非鱼养殖产量、加工出口和产业链规模位于全球第一。围绕养殖模式提出创新点,应用生态技术,提炼区域特点与生产特色,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投入。例如池塘生态工程化养殖小区构建,能做到多个功能区并用,逐级净化养殖污水,循环利用水体以及营养物质的多级利用。另外中国集约化养殖数字化集成系统技术体系逐步迈向完善,包括水质在线检测系统、智能控制管理系统、自动投饵系统等多方面。
  
  朱健提到,产业琏发展都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模式需要多样化,就如:“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水产品加工环节加强,建立水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品牌化经营,培育新型市场体系,掌控互联网思维的新生代正在崛起。
  
  全球水产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
  
  据悉,全球水产捕捞和养殖产量已经保持了30年的增长,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养殖产量更是逐年向好,其中中国所占比重较大。如今的全球水产养殖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又何去何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高级水产养殖经济师Nathanael Hishamunda博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高级水产养殖经济师 Nathanael Hishamunda
  
  “到2013年全球不同品种的水产养殖产量,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在内已占到89%左右,其他大洲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只有欧洲的产量有所停滞或下降,而非洲地区的产量增长率尤其明显从1980年的0.6%到2013年的2.3%,但是水产养殖以及捕捞业对水产品消费的贡献中养殖部分一直保持升,与此同时捕捞部分却有所下降。”Nathanael Hishamunda简单阐述目前水产养殖业现状时说。
  
  Nathanael Hishamunda认为,今后亚洲及部分地区水产养殖业将扩张,非洲、拉丁美洲地区的水产养殖业将获得崭新的发展机会,在养殖物种以及生产系统方面都存在着持续多样化的问题。他建议,探索新的高品质养殖品种、发展离岸性水产养殖产业、良好的驱动管理都是将水产养殖业发展得更好的要件。
  
  随后,Nathanael Hishamunda表示水产养殖业保持增长是毋庸置疑的,面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涌现出的问题也会增加。比如,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越来越大的需求缺口、贸易与技术壁垒、投资环境的风险以及如何让治理和管理日趋完善都是难以忽视的问题。在水产养殖的未来发展趋势评估方面,Nathanael Hishamunda提出,如何利用固定的水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如何使离岸性水产养殖的产品向外运输技术向外交互得到完善解决、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何掌握先进的养殖技术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带动贸易阻碍的降低,水产养殖领域的进出口贸易竞争势必会加剧,这会给小规模养殖户带来巨大挑战。面对问题,Nathanael Hishamunda呼吁发达国家、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水产养殖发面的投资。最后,就一直存在的发展水产养殖与保护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Nathanael Hishamunda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任何时代都是毫无意义的,放在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措施应表现在提高饲料配方的使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及时回收、提高水土使用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大力发展水产可追溯体系以及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等。到2023年,世界水产养殖产量预计将占到渔业总产量的49%,到2030年全球水产供应量预计将达到1.87亿吨。水产养殖将为全人类的饮食结构及营养贡献更多,不只表现在饮食和营养安全方面,更会表现在就业和经济发展方面,Nathanael Hishamunda说。
  
  鱼类遗传选育技术改变中国农业结构
  
  “养殖业产值高过种植业,现在中国农业产业结构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2015年养殖业逆转以往种植业产值高于养殖业形势。”厦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王志勇教授提出养殖业现状与前景。鱼类养殖业作为中国养殖业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中国养殖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数据显示:2014年渔业总产量6461万吨,养殖总产量4762万吨,占总产量73.7%,鱼类养殖产量在2272万吨左右,占据57.2%,占农产品出口额40%以上。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 王志勇
  
  基于全基因信息的鱼类遗传选育技术,使得其鱼类养殖产品结构上显多样化,多选择性,更符合养殖环境的多变性。另外,在产品性状上有很多符合养殖户养殖所求,品质上贴切消费者选择。鱼类技术发展突破细胞工程、性别控制、生殖调控等,培育出40新品种,开拓新的养殖品种,储备育种材料。其全基因技术大致可分四类,以应用产品说明:以“新吉福”罗非鱼、异育银鲫鱼我“中科3号”、大黄鱼“闽优1号”为例的选择育种,以尼奥罗非鱼、大棱鮃“鲁鮃1号”为例的杂种选育类,以湘云鲫、牙鮃“北鮃1号”等,以及性别控制等。
  
  王志勇提到,优良品种是作为最核心贡献因素,是发展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养殖业的关键。对于养殖大农业贡献,遗传育种占有40%贡献比重,饲料占20%、疾病防治技术占有15%,生产管理占有20%,其它为额外因素。进行全基因选择是作为改变传统选择方法的局限性渠道,传统选择方法遗传性状低,难以度量,自身性状表达限制等。
  
  王志勇提及全基因技术现阶段挑战,基因组图谱尚未完成,未知区域标记不能辅助分析,多方特征没有得到解决,一些重要特征难以衡量等,最后不可避免面临基因型 表现型分析成本高的问题。
  
  中国鱼粉生产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在经历坎坷之后,国产鱼粉人面对环保的责任和资金的压力,终于迎来一个崭新的品质时代。与以往相比,当下国内的鱼粉供应市场中国产成为主力军,破除了供应链上的紧张状态,为水产养殖业做出巨大贡献。面对国内鱼粉行业的新变化,中国鱼粉生产现状以及未来何去何从,5月24号,荣成市哥弟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良肖表示:“目前鱼粉行业明显产能过剩,未来鱼粉的品质提升是企业将面临的主要问题。”
  
荣成市哥弟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良肖
  
  现在的中国鱼粉行业经历了企业整合和结构调整,以山东荣成和浙江为例,荣成政府公布262家整合为62家,浙江也由34家整合为4家,除此之外,辽宁地区27家也正在进行整合改造。而只这93家每年产能可达200~250万吨,因此产能过剩的问题不言而喻。从2012年开始,鱼粉行业开始结构调整,将市场份额分配给鱼溶浆,郭良肖指出如果到2015年将鱼溶浆份额提到60万吨,将普通鱼粉降到0,这样的产业结构则可以得到很好的优化。
  
  由于鱼死亡后将会经过僵硬、自溶、腐败三个过程,因此鱼类的新鲜度对氨基酸含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使用鲜鱼制作鱼粉将会提高鱼粉的质量。此外,鱼粉干燥的温度对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郭良肖强调,除以上两点之外,鱼粉品质好坏由多种因素决定,所以鱼粉的评判标准亟须一个综合指标来判断。考虑到高级鱼粉制作成本过高,饲料企业往往考虑改良配方,但改良配方存在风险且比例难以操控。所以,郭良肖说鱼溶浆、鱼粉中小肽、氨基酸的含量高,可以作为改良鱼粉配方很好的选择。研究表明,从蛋白源方面考虑,3%鱼溶浆即相当于20%的鱼粉;从脂肪方面考虑,1%的鱼油就相当于10%的鱼粉。考虑到鱼粉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鱼粉行业提高品质势在必行,这将涉及到厂商改造设备提高制造工艺和产品品质,充分认识到原料营养成分的重要性。
  
  “鱼粉只是一种饲料原料,只有合理的性价比才能有一个稳定的消费量鱼粉行业是饲料企业产业链的一个环节,鱼粉行业和饲料行业应该同舟共济,真正成为产业链上的战略联盟,才能实现共同发展”,郭良肖补充说。
  
  全球水产养殖论坛部分嘉宾: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 张玉香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 吴南翔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巡视员 刘新中
  
厦门市副市长 倪超
  
  报告嘉宾: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 宫庆礼
  
台湾海洋大学副教授 陆振冈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研究所研究员 刘兴国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 张国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柳学周

中国水产频道(www.fishfirst.cn)独家报道,转载请说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谢谢合作。

【关键字】:全球水产养殖论坛 亚太水产养殖展览会 水产养殖网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