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5月8日,海南宝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宝路”)一批8朝共计18万尾的罗非鱼苗,被分别运往海南文昌市的宝芳乡和潭牛镇。在这两个地方的鱼塘里,这批鱼苗将接受为期3个月的试养实验。 宝路海南区销售经理符运灵负责跟进实验的进展情况。据他介绍,由于目前国际采购商反馈给加工厂的信息是美国消费市场对0.6-1斤/尾规格的小罗非需求量更大,但养殖市场习惯性养殖1斤以上的罗非鱼,缺乏小罗非养殖效益的相关数据,因而有必要探索出养殖小罗非的盈利模式。目前,符运灵找了两个试点,这两位养殖户也有意尝试新的模式来找寻出路。 按当地养殖户以往的习惯,一般投苗密度为2500尾/亩,养到1斤以上规格时出售。现在宝路试点推行的小罗非模式,则要求每亩投苗4000尾,争取在3个月的养殖时间内,鱼体规格能达到0.6-1斤/尾。“需要一批抓完,如果均匀度不够需要多次起捕,那实验就没有意义了。”符运灵表示。因为养殖密度大大提高,担心养殖水体败坏,符运灵也要求养殖户每10天测水,并记录鱼体的重量变化,以便获取真实的池塘养殖数据。 海南罗非鱼以出口为主,小罗非模式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加工企业的参与。现在当地加工厂对大小罗非的报价仍相差1元/斤,这对养殖户接受小罗非模式形成阻力,因为在此价差下,养殖大罗非的效益会高于小罗非。为了鼓励养殖户参与试点,宝路对实验的小罗非施行最低保护价。当市场价格低于3.6元/斤时,由宝路补偿给养殖户中间的差价。“我们推算过,3.6元/斤基本上是目前海南养殖小罗非的成本,也可能会有微利。”符运灵表示。 宝路愿意承担之中的养殖风险,业内人士猜测或许也跟小罗非模式有助于苗种销售有关。“如果3个月能养成,那一年完全可以养3批,而以前大家一般养1.5批,再加上每批的投苗密度增加,所以推行小罗非模式对苗种销售有利。”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宝路营销总监纪东卫否认了这种说法,他称宝路做试点的目的还是为了找出养殖小罗非的具体成本。“之前所谓的小罗非养殖成本都是在养大罗非的模式下估算出来,不能很客观的反映真实数据,也不能确定是否可行。如果试点后可行,可以给养殖户多个选择,当鱼价好时可以养大罗非,也可以养小罗非;鱼价不好,就可以不用勉强继续养大罗非,可调整方向直接卖小罗非。”纪东卫说。 中国水产频道(www.fishfirst.cn)独家报道,转载请说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谢谢合作。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