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对刚捕捞上来的鱼的重量、数量、多样性等进行检测 “捕虾笼、饮用水,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希望收获能多一点。”准备出发前,渔民卢伟明对记者说。 昨天下午三点半,记者来到渔政码头,正好碰到前来监测禁渔前后,西江肇庆段鱼类重量、数量、多样性等情况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捷博士。 “我们每年都会过来进行监测工作,刚刚有三艘在端州河段作业了两个小时左右的刺网船送来捕捞到的鱼,让我们进行监测,平均每艘船收获达到30斤,最大的是一条鲢鱼,达到了6斤重。”李捷对记者说。 他告诉记者,这三艘渔船总共捕捞了20种鱼类,以鲢鱼、黄鱼、赤眼鳟、鳊鱼、鲮鱼、广东鲂等为主。“尤其是鲢鱼数量比较多,在我看来,这应该归功于政府部门的增殖放流活动。”李捷说。 下午5点左右,在9号码头,一些渔民完成捕捞作业后,直接就在码头附近卖起了新鲜的西江河鲜,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选购。 “今年收获跟去年差不多,稍微好一点点。”渔民老刘对记者说。在他的摊位上,记者还看到他今天最大的收获——一条重达11斤的塘鲺。“今天捞上来的主要是赤眼鳟和黄鱼,这条算是意外的收获。”他对记者说。 广东渔政总队肇庆支队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全市水域已经有13000多平方米的人工鱼巢,这对于提升鱼类的受精、孵化、成活率都有很大的帮助,鱼类的捕捞量、繁殖量都有了提升。” 【关键字】:水产网 鲢鱼 禁渔结束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