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水产前沿唐东东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6月2日,随着中山市泰山饲料有限公司(简称“泰山”)新厂投产仪式的举行,广东粤海饲料集团(简称“粤海”)终于在拥有约150万吨普通淡水鱼料的珠三角市场牢牢地开辟了一块根据地。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苏州大学叶元土教授、中山大学刘永坚教授与田丽霞教授等嘉宾、相关政府部门官员、多家饲料添加剂企业代表以及饲料客户等超500人见证了投产盛事。 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董事长 郑石轩 揭牌仪式 粤海董事长郑石轩接受中国水产频道采访时表示,珠三角是国内淡水养殖非常集中、非常重要,同时也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粤海能否在珠三角市场获得突破,可以作为检验粤海实力的试金之石。 一个多月前,粤海与泰山牵手成功,合作后粤海控股泰山60%的股权。投产于1987年6月的泰山是中山市产销量最大的饲料企业、中山市农业龙头企业,目前拥有位于中山北半部地区以生产水产料为主的新生产基地和坐落在中山港以猪料生产为主的新泰分公司。回顾以往粤海的扩张历程,之中极少有与老牌企业合作的经验,如今双方团队能否顺利融合,将考验粤海的智慧,也将决定泰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是否行走坎坷。 在仪式举办期间,中国水产频道与郑石轩就合作后的情况作了简单交流。 中国水产频道:您怎么看待泰山新厂投产所代表的意义? 郑石轩:粤海原来擅长特种水产饲料,但实质上淡水鱼料我们也做了十几年的探索。以前由于产能的限制,没办法在淡水鱼料有大的发展。随着公司不断扩大,我们在粤西建立了专业的淡水鱼料公司,从那时开始,粤海在淡水鱼料板块也走向了专业化发展。 那么珠三角市场,是淡水鱼类养殖非常大的一个区域市场,也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我们在珠三角发展专业的淡水鱼料厂,一是我们看好淡水鱼料的市场前景,二是也能够体现出粤海的竞争实力。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和最强的企业去竞争。如果我们在珠三角市场获得突破,就更加能证明粤海的综合实力。 整体来讲,我认为粤海在珠三角发展,能够为粤海在全国区域市场的水产料发展树立起一面旗帜。 中国水产频道:我的理解是,越是竞争激烈的市场,就需要产品越有特色,您能否介绍粤海产品的特色? 郑石轩:我们在淡水鱼料的特色和定位,在海荣公司的产品已经有所体现。粤海的产品特色就是高质量、高健康,为客户带来高效益。现在淡水养殖过程中病害比较多,养出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也受到较大的质疑,养殖户的效益也不是十分稳定。我们进入淡水鱼料市场,不是想去和同行打价格战,而是打性价比战、质量战、安全战、健康战,这是我们在发展中的总思路。 中国水产频道:以中山草鱼料为例,利宝的特色是产量和低价,锦屏是稳定、鱼体修长,这些企业的产品都可以给到客户比较直观的感受,以便区别于其它品牌,粤海的淡水鱼料差异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石轩:我们讲究的是综合竞争力,所表现的产品特点也是综合性优势。这个优势表现,比如市场注重的体型、饵料系数、产品的风味等,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具有性价比的产品,不是单单某一方面的优势。而且我们会根据不同的行情形势下推行差异化的产品,比如行情好时推出更高端的饲料;在行情比较差的时候,更加注重推出相对比较省钱的饲料;在养殖难养的时候,推出更加健康的饲料。 中国水产频道:从市场上了解到,粤海与泰山合作后,对饲料配方调整比较大,这样是否会对引起市场的不适? 郑石轩:泰山是老牌的名牌企业,在珠三角很有影响力和根基,我们必须要保持这种优势,但也需要加入一些粤海的元素。粤海的元素就是要发展,要突破,要改变。改变是要在发挥原有优势的基础上改变,必须在我们有把握的经过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去改变。 饲料配方的改变,我们以效果为导向,效果排在第一,其它的如饲料外观、味道等是次要的。改变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我们要通过服务和宣传工作去解决,而不能有太多的顾虑,我们等不及,我们要快上。我们的业务工作和技术工作要同步进行,不能什么都保持原有习惯,好的东西要保持,差的东西就要改变。一定要让员工、客户感受到一切都要在变,而且一切都往好的变,往高的要求去变。 中国水产频道:粤海跟泰山合作至今有一个多月了,您觉得双方团队融合情况怎样? 郑石轩:融合过程中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习惯、制度、标准肯定有不一样,中间有些矛盾、有些不同看法,我觉得很正常。我们秉着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心态,我认为还是不错的,还是融合得比较快。 对我们来讲,粤海很成熟的东西就要大胆引进、大胆去改,泰山这边比较成熟的,我们就让它发挥,以后再慢慢改变和提升。 中国水产频道:您刚说粤海等不及,为什么会想着这么快速地发展? 郑石轩:毕竟市场在快速地变化,企业整合速度加快,我们如果发展慢了,就落后了,就会被淘汰。所以我们发展,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以前我们每年基本上增加一个厂,以后计划每年投入发展资金3亿以上,以2-3个厂的增速发展。我们的产销量要三年内达到200万吨,六年内达到400万吨,进入水产饲料第一集团军里边。 中国水产频道:您认为大环境留给粤海发展的时间有多少? 郑石轩:我认为只要我们做得好,还会很长很长。如果我们做得不好,留给我们的可能就三几年。关键是我们做得好不好,变得好不好。 现场精彩图片: 下午的2015华南淡水鱼产业盈利模式创新论坛暨中山泰山经销商共富交流会 嘉宾合影 中国水产频道(www.fishfirst.cn)独家报道,转载请说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谢谢合作。 【关键字】:粤海 郑石轩 鱼料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