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罗非鱼正面临药残等问题的困扰,GAA或能提出解决方案,将推动中国罗非鱼养殖价值链中更多环节通过BAP认证,以此帮助行业改进,让中国不仅仅是全球最大的也是质量最好的罗非鱼生产商。 文/图 《水产前沿》 唐东东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6月19日,包括副总裁在内的4名GAA(全球水产养殖联盟)人员空降湛江,举办了题为“BAP罗非鱼认证:引导产业走负责任生产之路”的交流会,国内罗非鱼苗种、养殖、饲料、加工等板块的企业代表共60余人参会。 与此同时,中国的罗非鱼正面临药残等问题的困扰,GAA或能提出解决方案,其负责市场开发的副总裁Peter Redmond称接下来将推动中国罗非鱼养殖价值链中更多环节通过BAP认证,以此帮助行业改进,让中国不仅仅是全球最大的也是质量最好的罗非鱼生产商。 GAA为何重视中国 总部位于美国的GAA成立于1997年,其认为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膨胀,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将日益增加,这一过程中,唯有水产养殖才能成为未来满足全球水产品需求的唯一可持续途径。 而如何让水产养殖变得绿色健康且可持续,就成了关键命题,这也是GAA在2002年推出BAP认证的初衷——通过采用第三方独立认证的模式,对发展可持续、负责任水产养殖的所有相关环节给出可操作规范的最高标准。 按上述理念设计,BAP认证范围涵盖种苗场、养殖场、饲料厂及加工厂等整个水产养殖价值链,认证标准包括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可追溯性和动物权益等五大方面。目前参与认证的品种主要为虾、三文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鮰、巴沙鱼、虹鳟鱼以及贻贝等。 据了解,通过BAP认证后的机构,可以在其产品上印上BAP标识,甚至有信息宣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将BAP选为水产品认证的第三方合作伙伴,经过BAP认证的产品可快速获得FDA授权进入美国市场。 现在,全球通过BAP认证的机构共781个,其中养殖场355个、饲料厂37个、苗种场51个、加工厂299个,通过BAP认证的水产品年总产量超过140万吨。 BAP认证于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经过8年时间的推广,中国至今共有141个机构通过BAP认证,其中养殖场61个、水产饲料企业6个(没有细分到品种)、苗种企业3个、加工企业71个,是全球通过BAP认证最多的国家。 141个机构中,罗非鱼为103个包括52个养殖场和51个加工厂,是中国对BAP认证接受程度最高的品种。全球范围内,通过BAP认证的罗非鱼养殖场为63个、加工厂为65个,对比之下可以发现,罗非鱼出口量最大的中国同样拥有了最多的BAP认证来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另外一组数据,全球的罗非鱼BAP二星认证产品共52个,中国就拥有43个,而在一年前这两个数据还分别是31个、25个;全球罗非鱼BAP三星认证产品共23个,中国拥有21个,一年前分别为8个、7个。可见,最近的一年时间里,中国的罗非鱼BAP认证产品来源呈现爆发式增长。 表1 BAP认证企业全球分布情况 推动iBAP项目 据悉,GAA今年年初遭遇零售商质疑其中国认证企业的二星产品认证量和市场上二星产品销售量不匹配的问题。Peter Redmond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的加工厂没有配备足够的通过BAP认证的养殖场,以致其向采购商出售的二星产品远远大于加工厂通过BAP二星认证的量。 “养殖场的量肯定要补上去。”Peter Redmond表示下一步会紧抓,要求有更多的罗非鱼养殖场通过BAP认证。以BAP认证的对话机制,如果要将影响力扩大到养殖场,还是需要借助加工厂的力量,因此关于罗非鱼养殖场的认证压力将转嫁给加工厂。 Peter Redmond称,接下来会对中国罗非鱼BAP产品开展更为严格的监管,比如与采购商或零售商了解某个罗非鱼BAP产品的实际销售量,来判断该产品是否超出了企业所拥有的BAP资质应有的量。简单来说,假设GAA掌握的资料为企业只拥有BAP二星认证产品2万吨,但实际卖出了2.5万吨的BAP二星认证产品,那之中多出的0.5万吨二星认证产品即为不合格。 “以前罗非鱼BAP认证处于发展期,我们还没法去解决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在我们有精力来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GAA亚洲市场开发经理毕敬桦表示。为此,GAA在今年也启动了iBAP项目,允许尚未满足BAP认证条件的养殖场在承诺进行改善的前提下,通过加入iBAP项目而获得市场准入资格。获得iBAP的养殖场必须在9到12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改善设施和管理水平,并在指定时间内完成BAP的全面审核,否则将取消相应的市场准入资格。这种“宽进严出”的策略,也让更多曾经被自动排除在外的中小规模养殖场现在有机会借助BAP标准来提升自己的质量管控水平。 这样的举措立即得到了采购商的响应,位于海南文昌宝芳的天佑罗非鱼养殖场(拥有者为浙江人申广义,面积约300亩)在今年4月份成为全球第一家纳入iBAP项目的罗非鱼养殖场,海南宝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则在今年5月份成为全球第一家纳入iBAP项目的罗非鱼苗种场,与他们合作的采购商赞助了两家的iBAP申请费,希望籍此鼓励和号召更多同行参与BAP倡导的供应链合作监管。 认证与养殖户的距离 那么,是不是只要有加工厂或采购商愿意为更多的养殖场申请认证,问题就得到解决了呢? 如果要反思过去几年来为什么有这么多中国的罗非鱼加工厂和养殖场获得了认证,中国罗非鱼产业却依然屡受药残超标、质量安全问题困扰,未能改变国际市场上不被信任的整体产品形象,也许我们就得彻底追问“认证”在养殖环节到底如何发挥作用。 现实中,随便在主产区找一位罗非鱼养殖户来问一问:“你知道认证是什么吗?”、“你了解认证的要求吗?”,回应几乎都是一脸茫然。 即使是在GAA大力推广BAP认证、 与行业分享经验的近期某交流会上,我们也很少看到来自鱼塘一线的养殖户的身影。 当然,相比其它同类认证组织,BAP认证背后的GAA已经是比较主动出击了。比如,去年该机构招募了具有中国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专职市场拓展人员,先后多次走访中国各区与加工厂、种苗场、养殖场和饲料企业亲密接触,组织中国水产企业和行业协会去考察美国超市……这些积极举措的确在拉近与中国罗非鱼行业的距离,有利于从业者深入了解BAP标准和接受相关理念。 但是,国际组织这种被业内戏称为“打飞的”、“搬运工”(即把国外标准生搬硬套的往中国环境里推)的工作模式似乎还是不够“接地气”。我们期待看到GAA能在中国实地派驻更稳定扎实的执行团队,能直接随时与生产一线的养殖户对话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同时有对本土经济社会文化的适度包容与适应,只有这样BAP才能摆脱“一纸文书”的尴尬,在产业链上发挥它真正的督导作用。 认证的价值 零售商对BAP等第三方认证的青睐是基于信任这些认证标准能够规范产品的生产过程,保障产品的食品安全和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证推出伊始,有无认证曾经成了选择性采购和溢价的一个关键依据。然而,随着认证持有者的增多,以及零售商对产品质量安全和可持续性要求的常态化,认证似乎成了一个“必要条件”,而不再是“溢价基础”。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企业或养殖户按照认证标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最终产品如果不能依靠认证换取更好的销售价格,认证的意义在哪里?Sunnyvale Seafood副总Jim Bugbee表示现在让消费者为认证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还是比较困难,长远而言当消费市场对食品安全、可追溯等问题更为关注时,通过认证的产品才能比没有认证的产品获得更好的回报。 “虽然很难直接判断认证对消费者购买产品时的指导性到底有多强,但长期来看企业对认证的投资还是值得的。”Odyssey Enterprises总裁Phil Crean称。这种价值,Fishin Co总裁Manish Kumar认为在于BAP认证要求产业链内部能够携手共进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现在整个消费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产品的质量很关键,因为除了罗非鱼之外,消费者还有其它的食品可以选择。冻鱼、冻披萨、冻鸡等不同的产品都在争抢超市里的货架,如果一旦有坏消息出来,就很难再把市场抢回来。”Fishin Co总裁Manish Kumar表示认证的价值在于谋划产业的未来,而非提升某个产品的溢价。 从这个角度来看,BAP此时走到中国罗非鱼行业前沿也许正是在呼吁和倡导从业者应该勇于承担更多的行业责任,变被动认证为主动改进,这也是iBAP里的i所代表的improvement(中文:改进、改善)的寓意。BAP能否在此关头抓住行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指引中国罗非鱼行业迈向可持续发展进程,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转载请说明出处《水产前沿》杂志 www.fishfirst.cn ,违者追究法律责任,谢谢合作。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