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82亿人口,4110万吨,182亿美元,35.1kg/人; 3.1525亿人口,59.3万吨,176亿美元,21.8kg/人。 ——这两组数字均统计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关于《2014年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状况》的相关报告(笔者注:实际统计数据来自2012年,但2014年才公开发表)。第一组数字分别反映的是,中国人口、国内全年水产养殖量、年水产品出口额以及人均消费水产品情况。第二组数字分别反映的是,美国人口、北美全年水产养殖产量、年水产品进口额以及人均水产品消费情况。经过简单的计算,你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 1、中国国内水产品内需很大。 2、北美地区水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3、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稳坐头把交易。 20年前有一个叫做布朗的美国人写了一篇名叫《Who Will Feed China》(谁来喂饱中国)的文章,一度引起哗然。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面对全球70多亿的人口,解决吃饭问题的确是人类发展的根本,但绝不仅仅是中国,如今全世界都在渴求更足够的粮食、更丰富的营养、更高级的蛋白质来源。而农业是什么?大兴农业发展的意义就在于,农为天下之本,农盛则国昌。在未来,农业需要养活全世界的人,水产养殖业也一样,不仅仅是要养活中国人,而是要让全人类都有一个富庶的环境去思安定、求发展。 回到文章最开始的两组数据,中国的水产品养殖量已经达到现象级以至于FAO在统计水产养殖数据时需要将中国单独考虑。作为全球出口额第一的国家,可以说中国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向世界输送优质的蛋白。而美国是水产品全球进口额第二的国家(第一为日本),其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使得中国水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重要地位变得不言而喻。那么在面对国内不断走高的水产品需求同时,还要兼顾庞大的水产品出口市场,中国能不能面面皆俱?谁又来“喂饱”水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美国? 美国市场青睐中国养殖水产品 SFP(可持续渔业伙伴组织)市场总监Howard Johnson在水产领域中从业多年,几年前在亚洲生活并在很多水产养殖主要区域都有考察的经历,对亚洲市场有一定的了解。他表明美国现在的供需趋势和前几年相比变化不大,水产品的总供给比较稳定,进口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虽然水产品的总消费稍有上升然而幅度不大,但是人均的消费有所下降,他认为是美国的消费者变得更加注重价格。“当前美国还没有走出经济低迷的阴影,消费者理所当然会考虑是否购买价格高昂的海鲜产品。”Howard Johnson说。 Howard Johnson指出,美国的水产品消费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在2013年消费者在水产方面的总花费是860亿美元,这个数字很耐人寻味,因为水产品进口占到全美水产市场的91%,所以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实际上如果只靠美国自己的水产品是养不活美国人的。基于此,进口成为美国水产品供应链上最重要的一环,而在美国水产品进口总额组成上,中国则处于第二的位置(依次为加拿大、中国、智利、泰国等)。正因为此,有关中美之间的水产贸易,Howard Johnson认为中国对美国来说是重要的水产品贸易伙伴,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价值上都是如此。据其介绍,美国市场上的中国水产品口碑不错,除了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价格优势之外,品质优良,风味口感适合美国的消费市场等都是主要因素。 201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养殖水产品量高达270万吨,贸易额27亿美元,其中除了一般的进出口供应,也包括原材料出口到中国进行二次加工再进口到美国的水产品,后者同样是一个重要的产品供应链。 中国虾类产品地位或可改善 世界水产品贸易中就价值而言,对虾是最大的单一商品,2012年占渔业产品国际贸易值约15%。其主要生产国是中国、泰国、厄瓜多尔等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国内产量会进入国际贸易,但出于其国内经济环境改善,国民收入增加,对虾产品需求水涨船高导致国内消费增加,因而减少出口。此外,2012年、2013年受病害影响导致全球对虾养殖产量的下降,也减少了生产国对虾供应量从而出口进一步减少。这些减少势必推高了世界范围的对虾价格,影响了在传统发达国家市场的销售,其中首推对虾产品消费大国美国,2010年美国人最喜欢的四种水产品中,对虾问鼎达到1.54kg/人。 曾经,美国的对虾市场中从中国进口的对虾占比很高,但近几年除了因前文提到的两个适用于全球的普遍因素之外,加上2004年美国政府对中国对虾的反倾销制裁、2007年美国FDA宣布对中国虾产品等5种水产品实行入境自动扣留,柜柜检查制度以及经济衰退导致零售海鲜产品价格上涨,产品需求下降等因素,致使从2007年开始中国对美对虾出口有所式微。 事实上,当中国虾产品从2007年6月停止进入美国后,美国从其它国家进口的同类虾产品中,药残超标问题仍层出不穷。因此食品安全问题不应该成为美国减少中国对虾进口的理由,与此同时美国FDA也在着手重新制定中国对虾进口方面的规定。Howard Johnson建议说,面对美国庞大的对虾消费市场,中国应该与其它先进的对虾养殖地区如厄瓜多尔、泰国相比较,认真总结经验。当前,厄瓜多尔正在全力与美国就药残问题打官司,中国市场可以在此时加快对虾出口的步伐,重新恢复美国对虾贸易市场中的大国地位。 中国鱼类产品销路稳中求变 2008年,美国经历了次贷危机,导致美国人在外就餐频率降低,加之海鲜产品同其它蛋白质产品相比价格高昂,近年来美国市场的水产品人均消费有所减少。但是同其它养殖水产品相比,美国人对罗非鱼的消费变化不大,消费情况良好。根据美国国家渔业协会在2013年的报告,美国白肉鱼(鳕、狭鳕、罗非鱼和巨鲶)消费总量在2012年超过对虾,增长达到6.2%。 究其原因,考虑到渔业资源短缺,传统鱼片如狭鳕、青鱼、鲽鱼等供应明显不足,而罗非鱼以其无肌间刺、易于繁殖和养殖适合于加工等特点成为首选替代品种。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1992年美国全年进口罗非鱼产品为747万磅,到2014年已经增至50.87亿磅,增长了68倍。 Howard Johnson认为美国市场今后的罗非鱼需求将会增加,过去10年中他曾做了一些关于罗非鱼的研究,对今后罗非鱼在美国的市场前景也做了一些预测,他表示当时虽然预测到需求会上升但可能低估了其上升空间。2001年,罗非鱼作为大宗鱼类消费品种的新型替代产品刚刚进入美国市场时,主要流通到美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并且以鲜活鱼为主,进口国也以印尼为代表。中国后来居上,逐渐在美国的罗非鱼市场中拔得头筹,由于当时中国的罗非鱼价格低廉、品质高、口感好的特点,一些美国公司从中国进口之后,鉴于良好的市场反响甚至会再打上美国自己的品牌,再将其推向美国市场。 Howard Johnson希望中国能够继续扩大罗非鱼养殖并能有足够的罗非鱼供给美国市场。他表示虽然今年罗非鱼价格因去年库存积压导致下降,但未来罗非鱼的价格会随库存的消耗以及美国经济的复苏而趋于稳定和上升。 目前,水产品是美国市场最贵的蛋白质产品,高档水产品价格将近11美元/磅,而牛肉8美元/磅,猪肉4.4美元/磅,鸡肉则仅有3美元/磅,因此在水产品当中罗非鱼以其相对低廉的价格会成为消费者的首选。Howard Johnson认为,中国罗非鱼只要保持现在的优势和良好的品质,在美国市场的销售走势将依旧遒劲。今年美国试图走出经济衰退阴影,表现出回暖迹象,国民对水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加,显而易见地会刺激市场对中国罗非鱼的进口。 2011-2013 年美国淡水鱼市场养殖物种之间竞争激烈,除罗非鱼之外越南巨鲶(巴沙鱼)表现强势。据FAO发布的报告显示,养殖的白鱼肉物种特别是价格不贵的替代品,如在传统底层鱼类市场中罗非鱼和巨鲶的进入,使该领域获得实质性增长并产生了新的消费者群体。FAO指出当前美国是巨鲶的主要进口国,越南是主要出口国,但因近几年越南产量下降,稳定的进口需求预计将推动越南以外的生产国发展巨鲶养殖,特别是在亚洲,以供出口及国内消费。据此Howard Johnson建议,中国淡水鱼养殖可以在以罗非鱼为主要养殖鱼类的形势下引入巨鲶养殖,以供出口,让鱼类出口更加多元化,应该是中国鱼类养殖产品未来出口的不二选择。 中国贝类产品市场东山再起 据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统计,贝类作为中国水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总产值达到了1298.37万吨,其中扇贝160.82万吨,牡蛎421.86万吨,贻贝74.71万吨,蛤类385.35万吨。 Howard Johnson指出,数年前中国的贝类(扇贝、牡蛎等)在美国销路畅达,但由于贝类的生物富集效应较强导致其化学残留物很容易超标,加之近些年西方市场尤其以欧盟为首对中国养殖贝类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全面禁止进口,并且美国自身同样是贝类产品的出口大国,一系列因素导致中国贝类出口受阻。为此中国市场已经加大了对养殖贝类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卫生监控力度,养殖贝类的质量和安全卫生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美国有几个洲的扇贝养殖业同样很发达,但是鉴于美国市场自身的贝类产品需求大,国际口碑好,美国的扇贝也需要解决出口贸易需求。Howard Johnson走访中国市场时发现,如今中国贝类养殖陆续开展了一些新的项目,他觉得今后中国的贝类养殖业可以好好审视一下如何让中国贝类产品在美国东山再起,占领美国市场。他表示,以前是美国出口贝类到中国,现在美国需要从中国进口贝类,对中国的企业来讲是个很好的商机。Howard Johnson建议中国市场在贝类产品出口领域重视可追溯体系认证。他说:“美国水产品都有养殖认证,这个认证很重要。不仅是美国的消费者要求这样,而且海产品采购商同样如此,餐馆老板对海鲜是否含有抗生素,贝类的来源是怎样的都特别关注,害怕买到了不符合规定的产品会损害自己的声誉。” 谁来“喂饱”山姆大叔 正如文章最开始提到美国人布朗写过谁来养活中国,而现在中国已经成为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第一大国以及考虑到中国养殖水产品在美国的重要地位,面对美国日渐庞大的水产品需求,Howard Johnson说:“谁又来养活美国?”。对于这个疑问,在距离1995年整整20年之后的今天,答案会不会是“中国”不得而知。 不过我们已知的是目前世界人口约为73亿,预计在2025年达81亿,2050年达96亿,如何保证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能够和谐自然地赖以生存在寰宇之下,确保充足的粮食和营养以及更加优质的蛋白产品毫无疑问将是求发展的根本保障,而水产蛋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肯定会为多样化和健康饮食做出有价值和营养丰富的贡献。近几十年来消费者的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偏好、便利、健康、伦理、种类、安全、性价比等,在这些方面水产品优势特别显著,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吃海鲜有利健康。 2014年FAO《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回顾》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如今的世界食品领域总体正面临结构变化,这种变化是国民收入增加、生活方式改变、新市场贸易、全球化大趋势造就的结果。世界食品市场更为灵活,不断有新产品涌现,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如亚洲和拉美市场,从而为全世界的消费者提供更广泛选择。”由此可见,在当前水产养殖贸易额较大的地区大多数处在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下,以中国为代表的主要水产输出国可预见地将会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养殖水产品。Howard Johnson说,在未来10年里中国除了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水产品需求,还能不能继续向美国等国家地区提供巨额水产品出口贸易?整个世界,都在期待一个令人惊艳的回答! 转载声明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问题请联系 fishfirst@126.com 如需转载,请按如下格式注明出处: 来源:水产前沿(微信号:fishfirst) 文/图:孙旭东 【关键字】:水产养殖网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