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循环水生态养殖 产量是传统池塘的三倍

2015-7-21 08:44|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21417| 评论: 0|来自: 京郊日报

摘要: 养过鱼的池塘水不用外排,经过沉淀、净化、过滤,干净的水体重新输回池塘,反复使用,实现了节水生态养鱼。笔者日前在北京昌平区马昌营镇后芮营村芮朝利养殖基地了解到,养殖水体不仅可循环利用,污水利用率可达99%以 ...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养过鱼的池塘水不用外排,经过沉淀、净化、过滤,干净的水体重新输回池塘,反复使用,实现了节水生态养鱼。笔者日前在北京昌平区马昌营镇后芮营村芮朝利养殖基地了解到,养殖水体不仅可循环利用,污水利用率可达99%以上,而且鱼的产量相当于传统池塘养殖的3倍。
  
  去年,芮朝利养殖基地投资80万余元,修建池塘,引入集污、水质净化和污水循环利用技术,养殖草鱼、鲤鱼。池塘分净化区和养殖区。养殖区建了3个漏斗型池底,用于统一集污;净化区分四级净化池,包括初级沉淀池、生物净化池、 物理过滤池和气水混合池。
  
  据悉,鱼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粪便等垃圾,养殖水经物理过滤、生物消化、物理吸附及充气等作用,达到高溶氧、低氨氮和低亚硝酸盐的状态,实现水体循环利用。通过统一集污和污水处理,能降低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传统养殖需定期补水,养殖周期一过,得清空池塘,重新注入新水。”芮朝利说,每个生长周期,传统养殖每亩需补水2664立方米;改造后的池塘,每亩仅需补水631立方米。
  
  在净化区,笔者看到许多白色泡沫板,上面种有多株绿色叶菜,泡沫板下面没有土壤, 蔬菜的根部直接“泡”在水中。“这是鱼菜共生养殖技术,下面养鱼,上面种菜,鱼给菜供养,不用施肥;蔬菜可吸收鱼塘中多余的氨氮,净化水体环境,减少鱼类病害的发生。”芮朝利表示,池塘底部有微孔增氧设施,利用微孔管和鼓风机促进水流旋转和流动,将底部有害气体带出水面。这样,池子里的水总是新鲜流动的,水质有保证,还能增加鱼的养殖密度,提高经济效益。
  
  据市农业局相关人员介绍,节水环保、经济效益高的循环水产养殖模式,有利于渔业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能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关键字】:水产网站 循环水 生态鱼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