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云南普洱市椅象镇一池塘连续2次发生鳃霉病,并且都通过外用药物治疗后停止死亡,说明鳃霉病可以通过正确使用药物得到有效治疗。由于已知的鳃霉菌的生物学资料很少,具体鳃霉菌在池塘中的来源和如何感染鱼体还不清楚。 一、基本情况 发病的罗非鱼养殖池塘位于云南普洱市椅象镇大寨村,面积6亩,平均水深2米,水源为河水。2012年春季清淤,底泥厚约10厘米(见图1)。2015年3月中旬放养罗非鱼夏花10万尾。放苗后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发病前一直没有施肥和用药。 图1 发病池塘 二、病例分析 5月6日发现死亡罗非鱼80尾,发病鱼体长约6cm。池塘水质老化、浑浊,蓝绿色,下风口有大量蓝藻水华,透明度约10厘米,水温约22℃。后续10天的死亡情况及处理措施如表1所示。 然而,6月9日又发现罗非鱼死亡,数量不多,3-4尾/天,发病前3天加水约50cm,水源为蓄积的雨水,接下来的死亡情况及处理方案如表2。 三、分析与总结 1、本池塘连续2次发生鳃霉病,并且都通过外用药物治疗后停止死亡,说明鳃霉病可以通过正确使用药物得到有效治疗。本病例第一次发生鳃霉病通过治疗停止死亡后,20多天又一次复发,可能治疗后鳃丝上或水体中仍然有少量鳃霉菌丝,待水体环境适合繁殖后又大量繁殖;也可能流经地表的雨水有机质含量高,带有鳃霉“种子”,注入池塘后再次发病。由于已知的鳃霉菌的生物学资料很少,具体鳃霉菌在池塘中的来源和如何感染鱼体还不清楚。 图2 呈“花鳃”、挂泥 图3 鳃丝上寄生的鳃霉 图4 分枝菌丝和孢子 2、鳃霉病主要发生在有机质多的污浊水质的池塘,本病例池塘虽然底泥不多,也没有施肥,但是河水水源有机质多,放苗后又投喂大量粉状饲料,水质很快恶化,第一次发病时下风口有大量蓝藻也证明水质有机污染严重,在云南见到的其它鳃霉病病例也有池塘返底后明显发臭而发病的情况。再次复发与大量注入外源雨水有关,外源水有机质多,注水后氨氮升高,为鳃霉病再次发生创造了条件。由于车轮虫等纤毛虫也喜欢有机质丰富的污浊水质,鳃霉病也常常和车轮虫病并发,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同时控制纤毛虫。 图5 鳃丝正常 图6 鳃丝局部溃烂 3、在云南省一周时间的现场疾病调查过程中,发现2例罗非鱼鱼种发生鳃霉病大量死亡,可能罗非鱼也是鳃霉病的易感鱼类之一,特别是苗种培育阶段。云南省白天异常高温也可能是鳃霉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图7 鳃丝上的鳃霉菌丝 图8 鳃丝上同时有车轮虫寄生 【关键字】:水产网 罗非鱼 鳃霉病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