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8月21日,2015中国鲫鱼产业前沿论坛在盐城大丰港半岛温泉酒店举办,近300名江苏各地鲫鱼养殖户和饲料经销商代表前来参会。 会议现场 《水产前沿》、中国水产频道金牌主持 罗丹 南通海大总经理缪建海致辞 本次论坛由《水产前沿》杂志、中国水产频道网站主办,南通海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并得到了江苏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海大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海大集团清远海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协助和支持,此外,论坛还特别邀请了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鱼病研究室薛晖研究员、苏州大学叶元土教授、华中农业大学陈昌福教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袁圣老师、中国水产频道资深网友陈允等嘉宾前来交流鲫鱼养殖和病害防治方面的实战经验。 中国水产频道资深网友陈允作报告 嘉宾互动交流 华中农业大学陈昌福老师回答现场提问 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鱼病研究室薛晖研究员 广东海大集团华东片区总经理诸清华 近年来,江苏鲫鱼产业可谓百病缠身,原因何在?江苏农牧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袁圣认为有六大原因:种质资源退化、药物盲目使用、不正确的投喂观念、死鱼处理不当、水质调节观念缺失和过高的放养密度。尤其是种质退化方面,多年来不重视鲫鱼亲鱼培育,造成亲鱼减少、近亲繁殖和小作坊式育苗导致异育银鲫种质资源严重退化,在水质不断恶化的环境下易生疾病。 江苏牧院水产科技系袁圣讲解苏北地区鱼类主要病害的诊断与治疗 当前江苏地区最主要的病害就是鲫鱼鳃出血病,该病自2009年开始在江苏盐城地区流行,几年来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损失。今年江苏鲫鱼主养区90%以上的塘口爆发了鲫鱼鳃出血病,大丰、东台部分区域约40%塘口发病后被迫卖鱼,清塘率约为10%左右。据南通海大销售主管夏正勋经理介绍,今年鲫鱼鳃出血病即使是在混养、密度等模式下也照常发病,且发病时规格越来越小,今年已有1.5两规格就发病的案例。同时鳃出血病症状差异性越来越大,还会并发孢子虫、细菌性大红鳃等,给预防、确诊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夏正勋认为,今年鳃出血发病率和发病程度达到了近几年顶峰,几乎影响了所有养殖户,养殖户对待该病的态度由积极应对已变为听天由命。 南通海大夏正勋经理分享海大鲫鱼鳃出血防治案例 据论坛专家讲解,鲫鱼鳃出血病诱发的主要因素是鳃出血病毒、水温低于30度、外源性刺激(药物)、水质环境剧烈变化、鱼种种质差异等,该病目前没有治疗药物和方案,重点在防而不在于治,如何做好防病措施请看以下各位专家的意见: 叶元土:饲料营养防控鳃出血最新方案 苏州大学叶元土老师介绍鳃出血病防治最新研究成果 本次论坛上,叶元土教授公布了部分鲫疱疹病毒CyHV-2和鳃出血病防控的最新研究成果,他指出,CyHV-2病毒发病前潜伏于鲫鱼神经细胞中,后易位到造血系统(脾脏、肾脏、头肾)中,完成完成DNA复制、外壳蛋白的合成,并在细胞核内完成外壳组装,之后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大量成熟的病毒颗粒的形成破坏了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尤其是破坏了造血细胞,导致动物失去血液的正常组成、结构和功能。随后大量的病毒颗粒随血液扩散到全身器官组织,破坏其正常机构和功能。 据叶元土教授的检测结果,目前在大丰还没有找到不携带带CyHV-2病毒的鲫鱼,他指出, 靠药物杀死CyHV-2病毒是不可能的,只能靠提高鱼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达到防治目的,因此靠水环境给药是不可行的,而通过饲料途径达到维护鱼体健康的目的是可行的。防控鳃出血病的饲料途径除了需要饲料具备平衡、有效的营养外,还要避免油脂氧化、霉菌毒素、药物残留等不安全因素,同时饲料中还可增加20-30%的维生素,添加抗氧化损伤和抗自由基的物质,从而达到改善饲料功能、提高鱼体抗病能力的目的。另外,如果已经爆发了鳃出血病,叶元土建议采取“三不、一增强、防并发性”的对策,具体为:不投喂饲料、不用药物消毒、杀菌不换水,增强池塘增氧,防止因为其他疾病而采取消毒、杀菌措施。叶元土认为采用生物制剂调控水质生态平衡是防控病害的主要措施,但一定要因水而做好生物制剂的选择,不能盲目乱用。 金雪霞:微生态制剂预防鳃出血 江苏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金雪霞经理 江苏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金雪霞介绍了微生态制剂在预防鳃出血方面的经验,她谈到,鳃出血病爆发原因之一就是水体微生态失衡,有害细菌增多,鱼类肝胆受损,抵抗力下降,从而易感染病毒,所以要做到提早有效预防,消除发病因素。微生态制剂不仅可以调节水质和底质,长期保水体微生态稳定,抑制有害细菌的增值,减少鱼的感染率,还可以拌料投喂,促进饲料营养转化吸收,减少对脏胆的损伤,提高抵抗力。 韩林强:鲫鱼良种培育是破局关键 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韩林强经理作报告 种质问题是影响养殖生产效率及发病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韩林强谈了他在鲫鱼良种培育方面的一些看法和实践经验,他认为鲫鱼良种改良可以从个体选择、群体选择、杂交育种、分子育种四个方面入手。 个体选择方面:异育银鲫本身基因内部就存在丰富的基因多样性,还可整合父本基因,且自身具有较高的突变速率。在广大疫区收集存活的健康个体进行累代选育,不断富集对当前病害有一定“抵抗力”的个体,开展“克隆”系之间的比较,有希望筛选到理想品系。日本抗淋巴囊肿病毒病牙鲆的选育就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 群体选择方面:异育银鲫存在大量地方品系及人工选育品系,同一品系内也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不同群体或品系间存在明显的性状差异,也包括抗病性能方面。在更广泛的基础上比较不同品种、品系对当前病害的抵抗力,并针对性的开发与之相匹配的养殖模式是解决当前产品困境的可行思路之一。 杂交育种方面:异育银鲫生殖方式多样,不能用常规育种思路看待,深入开展银鲫-银鲫、银鲫-鲫、银鲫-鲤之间的杂交筛选,尤其是非整倍体形式的杂交,有望筛选到克服当前病害的新品系。 分子育种方面:可采用导入“抗病”基因、剔除“致病基因”的方式,如抗病草鱼的培育。 参观赞助企业展台 论坛嘉宾合影 会后抽奖 【关键字】:鲫鱼 产业论坛 鳃出血 大红鳃 水产养殖网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