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如东土塘养虾亏损85%以上

2015-9-18 08:33|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30164| 评论: 1|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9月15日,南通市如东县南美白对虾协会(下称“如东对虾协会”)发布消息称:现阶段全县南美白对虾外塘养殖形势严峻,出现大面积的亏损,亏损程度已达85%以上。为此,如东对虾协会拟定,近期将邀请高等水产院校以及相 ...
  文/ 水产前沿、中国水产频道  邓汉文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暴利时代让“兴起、辉煌、落败”的交替变得更加频繁,如东的逐渐失利,意味着掠夺式发展思维下又一新地在沦陷。
  
  9月15日,南通市如东县南美白对虾协会(下称“如东对虾协会”)发布消息称:现阶段全县南美白对虾外塘养殖形势严峻,出现大面积的亏损,亏损程度已达85%以上。为此,如东对虾协会拟定,近期将邀请高等水产院校以及相关部门的专家教授,共赴如东会审调研,探究其原因,研究针对“中国南美白对虾之乡”养虾业的救市方案。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自2010年开始规模化温棚养殖一举获得成功,成就了如东小棚养虾模式在中国养虾业地位,从而带动了如东县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业迅猛发展,无论是露天土塘养殖还是小棚养殖模式借以大量的资本和养殖群体的涌入为条件,使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面积得到快速扩充。
  
  如东对虾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县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面积达到11.8万余亩,其中大棚养殖面积5.5万余亩,露天外塘养殖面积6.3万余亩,南美白对虾一代苗育苗场33家,育苗总面积60000㎡,年培育虾苗100多亿尾,年产南美白对虾8万余吨。如今,一则公告透露出一直处于兴奋状态的如东养虾业似乎已进入冰川时代。
  
  “这一造外塘养殖情况近乎于惨淡。以如东东线的长沙、大豫、北坎、东安等多个镇为代表的土塘养殖户大多几乎完全失收。”如东对虾协会秘书长石明山反映称。以长沙镇为例,该镇共670户养殖户,养殖面积可达2万亩,但处于亏损状态的养殖户逼近95%;更为严重养殖个例,为富盐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本地养殖户,其养殖面积将近20亩,5口塘水面,8吨虾料投入,后期偷死严重,其收成仅400斤;以福建人为代表的众多外来养殖户同样遭遇如此现状。
  
  “今年虾生长速度极慢,大小参差,即使好不容易养到70头,后期偷死越发严重。无论出虾不出虾都是亏本,仅程度不同而己。”石明山表示,如东外塘养殖偏向投放来自周围市场的二代苗或者来自福建、广东等地区幼体培育的普通苗,加上今年虾苗行业普遍受到苗质问题困扰,虾苗成为当地从业者谈论的热点之一。尽管现在如东小棚养殖模式相比露天土塘养殖模式处于较为良好的状态,但引发露天土塘大面积失守的主因仍不明朗的情况下,石明山担心小棚养殖会步入土塘养殖后尘。
  
  南通海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动保技术工程师林绍杰认为天气和水质可能是引起土塘养殖失利的主要原因。据他反馈,今年6-7月份的秋造投苗时段相比往年升温快,又正值梅雨季节容易让虾苗体质瘦弱,加上土塘养殖水源与小棚不同,多以引用滩涂海水为主。而今年滩涂海水偏富营养化,蓝藻类易生长,如东地区养殖户对水体前期处理并不严谨,后期使用菌类控制水体平衡的效果则可想而知。
  
  “此次如东外塘的整体表现,可以说是养殖户管理水平低下所要承受的后果。”无锡中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冯依才指出,由于小棚养殖成本并不高,而产出回报较高,很快拉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但无论是露天土塘还是小棚模式,相当多的养殖户对技术的理解处于半知不解,整体养殖群体的技术水平满足不了产业快速扩展下对技术的需求。
  
  近似一片哀鸿的如东土塘养虾圈,可以说是中国对虾养殖业十几年掠夺式发展模式下的缩影,只是如今的暴利时代让“兴起、辉煌、落败”的交替变得更加频繁。如东的逐渐失利,意味着掠夺式发展思维下又一新地在沦陷。
  
  【关键字】:水产网站 南美白对虾 如东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Aimer 2015-9-22 11:05
敢问有如东的吗?上来说两句。。。。当事者最有发言权啦

查看全部评论(1)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