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限制输入”是对虾养殖中控制弧菌繁殖的技术核心

2015-9-23 08:20|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8112|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一般来说,来自于水源、土壤、饲料、沉积有机物以及从供应商那里得到的虾苗等都可能是弧菌的重要来源,用来控制弧菌繁殖的任何方法都应该集中在“限制输入”上。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一般来说,来自于水源、土壤、饲料、沉积有机物以及从供应商那里得到的虾苗等都可能是弧菌的重要来源,用来控制弧菌繁殖的任何方法都应该集中在“限制输入”上。
  
  减少水环境压力、在育苗场和养殖场采取更彻底的弧菌隔离措施、适当的池塘环境预处理以及益生菌的合理使用等都是一个良好养殖场应采用的基本控菌手段。
  
  每一个养鱼或者养虾池塘的生态系统都是独立而复杂的,每一个池塘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生态组成。但是弧菌却是在任何海洋环境中无处不在的,并且在水体甲壳素循环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
  
  甲壳动物的骨架基本由甲壳素组成,所以作为甲壳动物的对虾非常容易受到弧菌攻击。目前人们惯用的操作方式只能短期的控制弧菌的数量,想永久的将弧菌数量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仍然是世界难题。所以说养殖户们现阶段对于弧菌病能做到就是预防,避免菌群失衡,导致弧菌大规模爆发。
  
  微生物链和天然繁殖屏障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病原体可以通过被感染雌虾所产的卵将其带入到虾塘中,且卤虫和藻类也可能携带弧菌,所以尽可能地使用二者的替代品可以降低风险。积极地预处理能有效的控制弧菌输入,减少在生产过程中池塘里的弧菌数量。
  
  目前对于为什么特定菌株能够在虾塘中起到主导作用的研究,没有很确切的说法。但业内人士推测,因生态系统和水化学系统密不可分,菌群之间不断地竞争着有限的有机物,某种菌株可能因水体中的某些特定的营养组分而发生大规模繁殖,从而导致该菌株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由于细菌的生活史世代极短,对于某个弧菌来说,它的一生可能只有10分钟。但它们的繁殖速度极快,5小时之内一个弧菌细胞就可能产生5亿个子细胞,从而成为水体营养的“掠夺者”,成为其他菌种不能同时大量繁殖的天然屏障。但如果在一个不存在这种天然繁殖屏障的生态系统中养鱼养虾,其实也不那么简单。
  
  养殖场的控制策略
  
  已知的用来控制弧菌的养殖对策都是以“限制输入”为中心,水源、土壤、饲料、沉积有机物以及从供应商那里得到的虾苗等都可能是限制的主要对象。在此基础上还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即监测和减少水体环境压力。因为受到环境抑制的生物更容易患病,如果水环境压力很大,那么对虾长势肯定很糟糕。
  
  《Global Aquaculture Advocate》杂志上曾刊登过一个弧菌关键控制原理,关于如何控制育苗池中的弧菌去降低有潜在威胁的细菌种群数。简单来说,在实际的养殖过程里控制对策分为很多种层次。
  
  首先是水环境压力控制,可利用更高频率的水体交换来降低水体负荷,减少弧菌,同时也可通过水交换带走有机物和其他代谢废物如氨氮。
  
  其次是曝气,曝气是否充足决定了溶解氧水平能否达到4mg/L或者更高,良好的溶解氧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弧菌的繁殖。尤其在清晨,代谢高峰期的藻类会严重降低水体此时溶解氧的水平,所以此时曝气尤为重要。
  
  最后,对池塘进行适当预处理也非常必要,如在养殖间歇进行彻底地曝晒,曝晒可以杀灭残留物质中的有害菌,对池塘沉积物进行重新混合和翻耕。有机物的积累也是弧菌繁殖的最重要营养来源,而通过以上方式可有效阻止有机物的积累。此外,养殖用水的过滤、育种之前对于养殖池的消毒都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弧菌的传播途径。
  
  益生菌的施用
  
  改良微生物对养殖效果是十分有效的,尤其是益生菌的使用。但是益生菌一词只是习惯叫法,并不具有准确的科学依据,从而导致市场上可见到成百上千种益生菌,但有效的仅是少数。
  
  虽然,实际上还没有很多确切数据证明益生菌的使用能够大量减少弧菌,但已有足够的数据证明,目前有些企业所生产出的性价比合适的益生菌组合产品可帮助养殖户将弧菌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目前,市面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益生菌产品应该是基于孢子繁殖的菌种,其中芽孢杆菌是一个形式最稳定的特定菌种。因为芽孢杆菌参与了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中大部分物质循环,并且在循环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相关资料显示,目前还没有其他菌种可以产生比芽孢杆菌更好的效果,其中的原因不仅是由于其他细菌的性状表现不如芽孢杆菌,而且其他细菌的营养细胞保质期过短,且不耐高温。
  
  其他方法
  
  据了解,仍然有许多控制弧菌的对策在摸索当中。市场都期望可以发现一种能够提供长期的、有效的、低成本的方法,用于降低生产环境中弧菌水平。
  
  虽然,已经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密闭系统中可控的工厂化和高效的水循环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水环境弧菌的负载水平。但现在室外天然池塘养虾仍然是首选的养殖模式,暂时并不会有规模庞大的养殖户采用室内水泥池养殖,除非循环水系统行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大规模的室内工厂化养殖才有可能普及。
  
  思考
  
  养殖过程中的弧菌控制是非常复杂的,并且很多的方法都是以控制弧菌的活跃程度来代替控制弧菌的含量。事实上,健康的生态系统不可能没有弧菌,而如何让弧菌扮演一个可以促进整个养殖过程良性循环的角色,才最具有挑战性。
  
  在这个过程里,减少水环境压力、在育苗场和养殖场采取更彻底的弧菌隔离措施、适当的池塘生态环境预处理以及益生菌的合理使用等都是一个良好养殖场应采用的基本控菌手段。
  
  池塘中的弧菌是天然存在的,菌类也是生物链的一环,因此用过于复杂或极端的方法来改变水体中的微生物菌群往往会适得其反。一旦在水生态系统的生物链条上打开一个小漏洞,那么就相当于打开其他潜在致病细菌繁殖的大门,毕竟弧菌并不是唯一一种对对虾有致命影响的细菌。

  【关键字】:水产网 弧菌 养殖水体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