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水产前沿杂志 孙旭东 据Shrimp News 9月23日消息,最近,一种引起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症(AHPND)的菌株——弧菌(KC13.17.5)在越南北部地区的虾中被分离出来。一般认为,AHPND通常是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但是通过对这种被分离出来菌株的基因组测序,表明它属于哈氏弧菌。该测序数据主要包括质粒序列和假定特征基因序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越南乃至全亚洲,对虾养殖都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且发展态势良好。直到2011年,由于早期死亡综合征(EMS,科研上称为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症AHPND)的大规模爆发,对对虾产业造成巨大影响,对虾产量也开始急剧下滑。在部分地区AHPND的致死率甚至达到100%,整口虾塘完全绝收。而后有专家通过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鉴定出,引起AHPND的致病菌是副溶血弧菌。并且最早被发现携带致病基因的菌株据推测来自泰国和墨西哥。 当时有专家指出,由于AHPND的致病性基因片段被嵌合在质粒上,那么有致病能力的质粒很可能不仅仅只在副溶血弧菌之间传播,而是在其他种类细菌中也有可能存在。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此说法没有得到广泛证实。 此次在越南被发现的AHPND致病菌株,被分离鉴定后证明其属于弧菌属,但是其基因序列的某一片段却表明它并不是副溶血弧菌这个种类。为了进一步研究这株弧菌的基因学特征,其遗传物质被进一步测序。 专家称,测序方法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通过DNA样品制备试剂盒制备基于目的基因的基因文库;第二,通过实验室仪器对该文库进行测序;第三,对测序数据进行组装并分析;第四,将分析结果与已知的质粒基因和致病性特征基因作比对从而找出同源序列。 结果显示该菌株的基因组有42个Scaffolds(拼接,分子生物学概念),5288个有效编码基因。最终的特征鉴定表明与其最接近的菌株是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同时,使用预测基因的同源性搜索证明,同副溶血弧菌相比该菌株与哈氏弧菌有更高的相似度。测序结果也表示,致病基因位于该菌株的质粒上,通过PCR技术也证明了其可以导致AHPND。 此外,实验室进一步对该菌株基因组42个Scaffolds的研究,得出该菌株可能是通过获取带有致病基因的质粒而产生致病性。对这一说法,相关人士分析,早前副溶血弧菌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大规模爆发时研究人员作出的推论或被证实。 虽然该报道指出该菌株“最接近”哈氏弧菌,但其细胞内携带有导致AHPND的相关质粒和致病性特征基因是肯定的。首先发现该菌株的实验室称,该菌株的基因组序列仅仅是与哈氏弧菌序列最为相似,并不等于携带着嵌合有致病基因的质粒不可能被传送到其他种不同的弧菌中。那么本次发现到底是个案还是具有广泛意义,以及为何基因能够跨种类传播?该实验室表示,目前相关深入研究正在开展当中,最新结果将及时公布从而可以让广大水产养殖人士更好的应对AHPND,防止进一步传播。 【关键字】:对虾,AHPND,EMS,副溶血弧菌,哈氏弧菌,水产养殖网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